Microsoft 197亿美元收购Nuance,微软在造什么局?( 三 )


该决策人果然让Nuance挽回了客户的心 , 团队士气大振 , 技术研发人员抓紧时间突破技术难点 , 业务人员靠着这种“洞察关键决策者需求”的能力和更有吸引力的技术方案 , 不断从科大讯飞手中赢得更多客户 。
如果拿订单的能力取决于销售策略、商业洞察 , 那么让客户满意的关键还是在于整体方案能落地 。好的客户体验跟技术的高低并不完全正相关 。
“语音识别技术并不难 , 有很多开源的技术 , 难的是语义理解 , 这需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知识库 , 将字词和背后的意思联系起来 , 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的能力 。从语音识别整体的准确率来看 , 其实所有做语音识别的公司能力差距非常微小 。”一位智能语音技术从业者告诉虎嗅 。
早在2016年微软研究院就宣布 , 经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的训练 , 文字识别率准确度可以达到94% 。前几天 , 百度宣布其语音识别技术在标准语料库的训练中准确率达到 98.4% 以上 , 相较5年前 , 准确率提高了4.4% 。虽然继续深耕技术毋庸置疑 , 但不得不承认 , 所付出的成本和提升的效果 , 确实有些不成正比 。
要想取得商业成功 , 很多时候还需要下功夫在技术之外的事情上 。“尤其是to B 公司不仅要让客户满意 , 还要与合作伙伴做好配合 , 才能互相成就 。”Nuance前员工张齐对虎嗅谈到 , 在服务汽车行业客户时 , 他对这一点非常有感触 , 因为一套完整的车载智能语音系统 , 需要跟车做深度集成 , 要与车厂、平台运营方、软硬件供应商等不断磨合 。“只有当我们一起将方案推倒重来几次 , 完成第一个项目的交付后 , Nuance的汽车业务才算真正迎来了转折点 。”
在过去十多年的竞争中 , 智能语音消费级市场已初具格局 。曾在该掀起风浪的巨头们 , 早已不再满足于“语音助手”、“智能音箱”的身份 , 在设备上 , 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 扩展到家庭、汽车、酒店等场景 , 功能上也从语音对话、逐渐向内容服务、决策服务、IoT设备管理等方向演 , 以语音为切入口的生态已初现雏形 。
智能语音领域进入生态竞争的巨头们 , 也早也从技术竞争转向了新的课题——生态竞争 。要增加生态竞争力 , 要么直接地买买买 , 要么更委婉地谈合作 。
像Nuance这样的技术型公司 , 在消费级市场几乎站不住脚 , 只能靠深耕细分行业市场 , 才能保有一席之地 。Nuance分拆出Cerence , 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值得深耕的新增市场 。微软其实在智能语音的消费级市场中 , 也没有尝到多少甜头 , 所以才从2015年以来 , 公司的重心回归到擅长的企业级服务 。
从1991年成立微软研究院以来 , 微软一直将语音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 , 可是每当谷歌、苹果、亚马逊在消费级市场做出创新时 , 微软总是跟随者 , 而不是引领者 。比如苹果的Siri在2011年发布后 , 谷歌在2012年就推出Google now , 微软在2014年才推出个人智能助理Cortana , 同年亚马逊已经推出在重新定义智能语音体验的音箱Echo 。
今年3月底 , Cortana已被微软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商店下架 , 并终止了包括 Surface 耳机在内的多种设备服务 , 仅在Windows 中可以访问Cortana 。据微软公布的信息 , Cortana之后会集成到Microsoft 365生产力应用中 。在亚太市场有很高人气的小冰也在去年分拆为独立运营的公司 。
直到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2015年提出 , 要把微软的未来赌注押在AI上 , 通过AI来引领数字化变革 , 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微软才加大对AI的投入 , 2016年微软的研发投入是谷歌的3倍 , 高达120亿美元 , 大部分的资金都流向AI 。
同年微软也发布了微软云的认知服务 , 包括5大类功能——视觉、语音、语言、知识和搜索 。这是目前微软提供智能语音服务的主要切入点 。所以微软收购Nuance ,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 , 还是在于去年第二季度给微软带来1/3营收的智能云业务 , 需要深入细分行业 , 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