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启“环火”之旅,“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有多难

即将开启“环火”之旅,“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有多难
文章插图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经历了近7个月的深空旅行后,即将抵达目的地。预计除夕前后,“天问一号”将进行近火制动(俗称“刹车”),开启环绕火星之旅。
投入火星“怀抱”的那一瞬间可以说是“步步惊心”——一旦在此刻与火星擦肩而过,就再也没有机会触摸这颗红色星球了。而在精准捕获的背后,凝聚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精确计算与无数心血。事实上,从发射起飞的那一刻,“天问一号”就已经在为“环火”做准备了。
探测火星
出发需要卡准窗口
太阳居于太阳系的中心,由内向外,地球排第3位,火星紧随其后。地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约365天,火星则需要约687天。这种“不同步”导致地球和火星之间距离时刻在变化,从5500万千米到4亿千米不等。
从地球视角来看,火星与地球每隔780天(两年两个月)左右才“会合”一次:在780天内,地球绕太阳运行2周49度角时,恰好超过火星1周,二者相距最近(即火星冲日)。若以照操场跑步打比方的话,相当于780天后,跑在内道的地球恰好“套”了外道的火星一圈。
人类航天虽然经历了数十年发展,但运载火箭依然以利用化学能为主,远达不到科幻电影中无视星际旅行距离 “横冲直撞”的设定。故而,火星探测器的发射时间要求很苛刻,必须在每次地球与火星 “会合”之前几个月、火星相对于太阳的位置领先于地球特定角度的时候出发,瞄准6至11个月之后火星的位置,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这样对火箭运载能力要求最低。
即将开启“环火”之旅,“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有多难
文章插图

▲“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由于每次地球与火星“会合”的机会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仅在一个月左右,探测任务如果赶不上出发,就要等待26个月后的下一次机会。这对于存在设计寿命且有着巨大保管维护成本的探测器而言,代价可能极大,甚至需要重造。
因此,及时抓住发射窗口,就等于提前“预订”了几个月后的火星引力捕获机会。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正式开始了火星之旅。
飞行途中
精准修正轨道瞄准火星
在实际飞行时,“天问一号”采取一种基于“霍曼转移”优化的从地球到火星轨道,它基本上就是一个和地球轨道、火星轨道相切的半椭圆。
即将开启“环火”之旅,“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有多难
文章插图

▲火星探测霍曼转移轨道示意图。 (制图:毛新愿)
理论上,这种方式仅需推进系统在离开地球和火星时两次加速,最为简单和节省能量。然而,在抵达火星轨道时,如果航天器没能及时冲进火星引力主导的范围内,就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重新吸引回来,永远失去探测火星的宝贵机会。
既然人类无法影响火星,为了保证航天器及时被火星捕获,就必须精准调整其状态。因此,在最初规划飞行轨迹时,就要精准计算出航天器与火星相遇的时机。
然而,这一切并不容易。一方面,火箭推力强劲,每级都有数台发动机同时工作,尤其是最后一级发动机要经历多次滑行和点火,每一个步骤都可能带来微小偏差,这些偏差累积起来,会使航天器很难达到最理想的入轨精度。另一方面,太阳系内天体众多,“天问一号”受到的各种作用力极为复杂。由于太阳活动强度和空间天气多变,它几乎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轨道飞行,必须进行轨道修正和深空机动,才能让“天问一号”与火星按时相遇。
如果把“天问一号”飞往火星比做驾车行驶,或许更容易理解。“天问一号”有一条规划好的线路,这叫预定轨道。但实际情况下,它一定会跑偏一些,所以需要偶尔微调方向盘,让它保持在车道中间,这就是轨道修正,又叫“小修”。同时,这条车道也不是完美的直线,当需要拐弯时,航天器就得更大程度打方向盘,这就是深空机动,也叫“大机动”。
由于长征五号火箭本次入轨精度极高,“天问一号”推进系统表现也非常精准,在飞行过程中,仅进行了一次深空机动和四次轨道修正,比预期的次数要少。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通过分离测量传感器在深空中自拍,检验自身状态全部工作正常。那天正好是国庆节与中秋节难得一见的同期相遇,这张中国历史上最远最强的超级自拍,为祖国人民送上了最好的祝福: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太空深处熠熠生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