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正仓院展( 二 )


与此同时,正仓院还遵循了严格的“敕封”制度。文物平时秘不示人,只有天皇下达开封敕令才能开启门锁、清点晾晒。从正仓院建成直到明治时代的1000多年间,库门仅开启过12次。在文物保存条件不甚发达的年代,正仓院如同“时间胶囊”一般静静地封存着来自盛唐的记忆。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在正仓院东南、西南建造了钢筋水泥构筑的东、西宝库,设有完善的温度、湿度控制装置。
除完善的储藏条件外,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守护传承更是文物能够保存至今的原因。据历史文献记载,正仓院的文物修复从江户时代后期开始,明治时代后逐渐正规化。第七十一回正仓院展专门设立了“宝物的守护”主题展区,借助画卷、影像和实物介绍文物的分类、研究和修复工作。展览内容从宝物到保护宝物之人,令参观者不仅能领略传承千年的文化之美,也可略知其背后的故事。
大众参与的文化盛事
2018年第七十回正仓院展期间,我曾前往奈良观展。尚未踏入博物馆,便被嘉年华一般浓郁的氛围感染:日本各大电视台滚动播放正仓院展特别节目和观展信息,《读卖新闻》专门推出特刊介绍展览中的重点文物和相关看点,京都通往奈良的铁路沿线各站张贴着大幅展出海报。
博物馆门口则排起整齐的长队,队伍中有三五成群身穿制服的中学生、白发苍苍而精神矍铄的老人,也有不少来自中国、韩国甚至欧美国家的游客。奈良市常住人口约36万,而每年秋天正仓院展接待的参观者就超过20万人次。短短两周多的文物展成为人人参与的文化盛事,让这个以旅游业见长的古都愈发热闹。
在等待入场的间隙,身后穿着素色和服的老妇人向我搭话。得知我从中国来,她向我展示厚厚的笔记本:“今年是我看正仓院展的第二十二年,每次展出我都会参观好几次。”错落有致的贴画搭配整齐的手记,不同的字迹有的流丽,有的潇洒,有些则稚嫩可爱,“这是我们全家的参观手账,每年这个时候一起来看正仓院展,是我家的传统。希望有一天能和家人一起,去文物的来源地看看”。
2020年7月,正仓院推出特展“复兴正仓院宝物”,展出近百件文物还原品。研究者将现代科技融合传统工艺,高度还原了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醉胡王面、赤地唐花文锦等文物,让更多人见到宝物1200多年前的样貌。其中五弦琵琶的还原就花费了8年时间,参观者在近距离欣赏的同时还能听到用复原品弹奏的音乐。
2020年,改版后的正仓院官方网站上线,全面开放了藏品、文书检索数据库,文博爱好者可以随时浏览文物的高清图像。工作人员如何点检、运输、修复文物的场景也用摄像机记录下来上传至社交网站。“这是博物馆重新思考的好机会。不应该总想着回到过去,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改变,才能做出更符合未来情况的展览,”正仓院展策展人、奈良国立博物馆学艺部部长内藤荣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7日 07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