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 被"烧伤"的贺兰山:煤层自燃三百年,每年损失10亿元

采访人员于瑶、刘海
雄峻秀美的贺兰山被誉为宁夏的“父亲山” , 它横亘宁夏北部 , 阻挡着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蚕食 , 因此成就了沃野千里、稻花飘香的宁夏川 , 造就了富饶美丽的“塞上江南” 。
贺兰山既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 , 也是一座蕴藏丰富矿藏的宝山 。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三线建设开始 , 贺兰山丰富的煤炭、硅石资源陆续开挖开采 , 在贺兰山下崛起一座新型工业城市——石嘴山 。 数十年挖煤开矿 , 不断释放资源“红利” , 也让贺兰山伤痕累累 。
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 , 壮士断腕、重拳出击 , 铁腕整治贺兰山势在必行 。 投入资金近百亿元 , 经过3年多整治 , 荒山秃岭重又绿意盎然 , 喧闹的山谷沉寂下来 , 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 不过 , 修复贺兰山复杂的生态系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 虽然贺兰山不再因人为破坏而“哭泣” , 但是地下煤层自燃的不断蔓延 , 不仅释放有害气体、破坏土地 , 还危害动植物 。
全面提升贺兰山生态治理修复成效 , 除了植树造林、退出矿企、消除非法人类活动 , 还需要给贺兰山山体来一次全面体检 , 实施一台“微创手术” , 消除困扰贺兰山的“自燃”破坏 , 给贺兰山这道生态屏障强筋健骨 。
抚平伤痕
贺兰山位于宁蒙交界处 , 东临银川平原 , 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 , 南北长约220公里 , 东西宽约20-40公里 。 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 是200毫米等雨线、干旱与半干旱、畜牧区与农耕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 , 联动全国气候格局 , 稳定了季风界限 。
贺兰山富含煤炭、硅石等矿产资源 , 同时森林资源总面积达27600公顷 , 分布有我国戈壁荒漠区乃至整个亚洲荒漠区特有植物 , 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非常珍贵 。
然而 , 贺兰山蕴藏的丰富矿产资源在为人们不断释放资源“红利”、支撑当地工业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 , 也经历着难以避免的人为破坏 。 一个世纪以来 , 开膛破肚式的采掘 , 让贺兰山满目疮痍、伤痕累累 , 山脚下成百上千的小散乱污煤炭洗选、加工企业 , 靠山吃山、牺牲环境 , 贺兰山在“哭泣” 。
伤筋动骨 , 方可脱胎换骨 。 2017年以来 , 针对贺兰山生态破坏严重 , 点多、面广 , 生态脆弱 , 治理难度大等问题 , 宁夏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 , 壮士断腕开展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推进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
“我们坚持把贺兰山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 , 分步精准施策 , 实施保护区内外一体化治理 。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崔奇鹏说 , 第一步开展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 , 第二步在巩固提升整治成果的基础上 , 重点开展外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自贺兰山生态“保卫战”打响以来 , 宁夏共确定了保护区内169处整治点 , 并全部完成了综合治理 , 83个矿权、50处工矿设施全部退出拆除 。 关闭退出了外围的所有露天煤矿 , 对重点区域656家“散乱污”煤炭加工企业采取关停取缔、升级改造等方式全部完成整治 , 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45个点位也全部完成基础治理 。
石嘴山段是贺兰山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 , 以前无序开采煤炭 , 造成贺兰山千疮百孔 , 一些山峰变成百米深的沟壑 , 剥离的渣石堆积成山 , 主要沟道内曾聚集着上百家洗煤厂、储煤场 , 环境十分恶劣 。
“我们已完成治理面积146平方公里 , 贺兰山生态保护形成了点、线、面互为一体的格局 , 保护区内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关闭退出 , 所有非法人类活动彻底停止 , ‘黑、脏、乱、差’的状况实现根本性扭转 。 ”石嘴山贺兰山清理整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建华说 。
三年来 , 宁夏先后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100亿元 , 治理修复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 贺兰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 不堪重负的大山有了喘息之机 , 从上到下的守护行动 , 让贺兰山的“泪痕”逐渐散去 。 如今的贺兰山 , 天高风清云淡 , 绿色成为最美的底色 ,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 ,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扩大 , 生物多样性呈明显增长态势 。
自燃灾害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 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 , 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 。 要加强顶层设计 , 狠抓责任落实 , 强化监督检查 , 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 这是中央对宁夏的殷殷嘱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