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 90后借钱买基金?别让投资变成投机

借钱也要入市?去年以来 , 由于基金走势向好 , 不少90后投资者纷纷入市 。因为自身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的不足 , 一些年轻投资者打起了借钱入市的主意 。据报道 , 豆瓣网上一名用户自称 , 2020年7月通过网贷借了1万元 , 买了4只基金 , 一周后抛出 , 扣除手续费后挣了近300元 , 堪称“一通操作猛如虎” 。这种通过杠杆在资本市场获得短期利润的想法 , 受到一些年轻投资者的认同 。
视点·观察 90后借钱买基金?别让投资变成投机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 90后借钱买基金?别让投资变成投机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 90后借钱买基金?别让投资变成投机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 90后借钱买基金?别让投资变成投机
文章图片

应该承认 , 从先前“全民炒股” , 到现在投资基金受热捧 , 体现了公众投资观念走向成熟的趋势 。买基金是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专业人士打理 , 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 , 可以减少投资的盲目和冲动 。近年来 , 各级政府鼓励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 年轻人将自己的积蓄用于投资 , 是增加财产性收入合理合法的方式 。
然而 , 不管什么投资都有风险 , 基金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 。对于公众关注的股票型基金来说 , 股市有涨有跌 , 基金自然有涨有跌 。再厉害的操盘手 , 也不能保证永远都有账面盈利 。去年以来 , 股票市场整体向上由多种因素造成 , “牛市”带动了基金市场的繁荣 。尽管人们不知道这轮牛市什么时候到达顶点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市场上不会有永远的牛市 。
对于投资风格并不稳健、投资观念并不成熟的年轻投资者来说 , 更要保持风险意识 。在资本市场上获利不仅需要技术 , 也有运气成分 , 更需要一定耐心 。贸然通过借贷获得本金 , 与其说是投资 , 不如说投机的成分更大一些 。一旦行情不利 , 非但自己会遭受损失 , 还可能无法还清借款 , 留下失信记录 , 甚至在生活中处处受限 。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 。使用互联网贷款 , 甚至通过信用卡套现来获得投资本金 , 违背了金融产品的规则和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 , 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审核责任、加强风险控制 。这样做 , 既是为了维护金融安全 , 也能够纠正投资者的不当行为 。
在本轮行情中 , 一些“明星基金”受到年轻投资者追捧 。这些基金由于业绩表现良好 , 对应的基金经理受到年轻基民“追星式”的崇拜 , 甚至还有人为明星基金经理建立了“粉丝团” 。要看清的是 , 尽管基金经理对业绩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 但再厉害的基金经理也不是神 , 不能保证只赚不亏 。如果亏了 , 受损失的还是投资者的钱包 。在赚钱时把基金经理捧到天上 , 不难想象也可能在亏损时把基金经理踩到脚下 , 这同样是一种不成熟的投资观 。
【视点·观察|90后借钱买基金?别让投资变成投机】归根结底 , 投资者既然付出了真金白银 , 就要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 。买基金买的不是某个投资经理 , 而是看好相应投资领域的未来趋势 。以“追星”的心态开展投资 , 可能丧失独立的判断力 , 在众声喧哗中摇摆不定 。
近期 , 一些关于投资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走红 。作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 , 将投资知识以短视频形式传播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 , 投资入门容易 , 达到专业水平很难 , 短视频教给人的知识是有限的 。如果认为看短视频就能成为“投资专家” , 恐怕就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想要掌握更扎实的投资知识 , 必须踏踏实实进行专业学习 , 不要指望轻轻松松成为“大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