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 中国四大民营钢铁兴衰背后:创始人要背多少锅?( 三 )
01:\"领头人\"的效率
作为沙钢的创始人 , 沈文荣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 一方面他毫不犹豫的引进最新钢铁技术及生产线;另一方面 , 他却在成本上极致的进行控制 。
【短线|中国四大民营钢铁兴衰背后:创始人要背多少锅?】从1984年沈文荣就担任了江苏省张家港市钢铁厂厂长 , 他上任之后 , 一改生产线杂乱的局面 , 重新布局 , 以市场为导向 , 引进最新短流程设备 , 只为提高钢铁厂产量 , 在他的正确决策之下 , 江苏省张家港市钢铁厂产量迅速提高 , 更是达到了60%的市场占有率 。
而沈文荣的魄力从来不局限于此 , 他在2001年的\"凤凰\"项目中 , 更是跑赢了时间 。 那时 , 蒂森克虏伯的\"凤凰\"钢厂成本高 , 竞争力低 , 濒临倒闭 , 四处寻找买家 。 沈文荣得知之后 , 他选择将这家德国钢厂如数\"吞下\" 。
万里路程如何解决?沈文荣选择了整体搬迁 , 整个过程沙钢耗费200亿 , 在德国将25万吨设备拆卸 , 运往中国 , 重新组装 。
凭借着这套设备 , 沙钢的产能直接跃升到1000万吨以上 , 成为了国内钢铁巨头 。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 整个搬迁所处的时期也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过程中 , 不过沙钢用自己的方式跑 , 赢了时间 , 赢得了掌声 。
作为沙钢的\"领头人\" , 沈文荣不仅做事有魄力 , 而且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 若在国内出差 , 长三角地区 , 无论多晚 , 他都会赶回沙钢然后回家 。
除此之外 , 沈文荣还在很长时间内保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 ,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 , 沈文荣将自己的做事风格带给了整个企业 , 沙钢工作人员也领会到这种精神 ,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 , 一丝不苟 。
设备上的不断更新 , 加上工作人员的\"卖命\" , 沙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 , 再后来更是收购了江苏淮钢集团 , 常州鑫瑞特钢等多家钢铁企业 , 规模不断扩大 , 更是进入了世界500强 , 可以说对于整个中国钢铁行业而言 , 沙钢功不可没 。
02:后继者的\"追赶\"
沙钢很辉煌 , 在很长时间都高居中国钢铁行业的榜首 , 营业额更是高达2520.85亿元 , 甚至沈文荣还被称为\"钢铁沙皇\" , 只不过在后继者的追赶之下 , 沙钢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
根据沙钢集团2019年年报显示 , 报告期内沙钢净利润为32.37亿元 , 不到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 在业绩下滑之际 , 沙钢的负债规模也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 截至一季度末 , 沙钢集团资产总计2075.97亿元 , 负债合计1243.41亿元 , 而沙钢系更是退出了一家参股公司 。
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 , 沙钢近年来与金融机构合作频繁 , 尤其是今年以来 , 沙钢发行了不少债券 , 其中不少用于偿还到期银行贷款 。
沙钢在丢掉钢铁行业榜首之后的业绩以及一连串的举动 , 让人浮想联翩 , 沙钢早已不复往日辉煌 , 但对于\"百足之虫\"而言 , 找对方法度过难关并不是一件难事 , 且看沙钢如何破局了 。
四、\"新秀\"德龙身为德龙钢铁集团的董事长 , 丁立国很骄傲的是在几十年时间里 , 自己能够抵制各种诱惑 , 没有去做其他行业 。 直到今天还在牌桌上 , 没有挂掉 。
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呢?从上述三家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就不难看出 , 钢铁行业属于基础设施级行业 , 受到经济大环境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制约 , 也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
就比如2004年的铁本 , 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控制产能 , 去杠杆 , 这个投入了几百亿的民营钢铁企业成为了牺牲品 , 甚至仍然有人把戴国芳称为是宏观调控祭旗者 。 不过 , 德龙却出现在铁本没落之际 。
很难想象 , 曾经显赫一时的国有独资公司渤海钢铁 , 即最后是被民营的德龙钢铁集团收购 , 德龙也因为对渤海钢铁企业的重整 , 实现3000万吨钢铁产能 , 成为了新一代的钢铁巨头 。 而德龙在这么多年以来能够走向壮大的原因是:
其一 , 领导者的真知卓识 。
跟上述三家企业不同的是 , 德龙的董事长丁立国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 , 专业学习机械制造 , 他不仅了解大量关于机械和制造的专业知识 , 而且思想觉悟较其他民营企业董事长高 , 政治敏锐性强 , 能够及时窥见时代对于企业的影响 , 及时作出政策调整 , 在他眼中 , 找寻自身产品的定位最为重要 。
其二 , 对科技创新极为重视 。
丁立国一上任就拿出了5亿的资金投入高技术生产线中 , 在他的认知观念里 , 一定要让企业科技走在前沿 , 在其他企业仍然使用传统产品时 , 德龙早已研发出\"领跑\"的新产品了 。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 中国经济网 航天工程董事长唐国宏辞职 姜从斌接棒
- 中国网 【探秘延安红街之二】藏在延安红街里的八个故事
- 歌手 《中国好声音》改版变《歌手》,诸多知名歌手以选手身份亮相加盟
- 反响 喜讯传来!中国航天再次创下“世界第一”,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