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医百 【星医百】三院士畅谈智慧医疗如何为临床科研添翼,让诊疗更高效( 二 )


计算机开出来的药方不能直接给病人 , 最后签字的必须是医生 。 现在的问题是计算机做出的诊断 , 医生凭什么信任并签字?这就涉及可解释性的问题 , 计算机必须要告诉医生这个诊断是怎么做出来的 , 得到医生认可之后 , 医生才会签字 , 这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
人工智能为系统科研助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李衍达
西方医学的出现是基于还原论的 , 从人体解剖出发 , 把人体分成不同系统、器官、组织 , 形成分科 , 基于分科 , 再对各部分分别进行深入分析 , 深入到器官、组织 , 现在已经分析到生物分子层次 , 研究得非常透彻 。
但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一旦分割就失去了系统的特性 。 在局部很有效的药物 , 放到系统里可能就失效了 。
以老年痴呆症为例 , 在过去10年间 , 国际上针对发病原因——大脑内淀粉状的蛋白沉淀 , 陆续研发了七八种药物 。 这些药物在体外试验很有效 , 的确能够消除淀粉状沉淀 , 但当这些药物拿到临床一试 , 基本上都失效了 。 10年的时间、所有的努力以及大量的研发资金付诸东流 。 为什么都失效了呢?其中原因就是局部的药物靶点在系统中不起作用 。 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 , 可利用它们去寻找系统靶点 。
胰腺癌是非常凶险的癌症 , 五年生存率最低 , 仅为7.2% , 被称为“癌中之王” 。 目前的术后化疗方案不精准 , 总体只有约30%的患者能受益 , 但目前缺乏识别受益人群的指标 。 我们与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教授合作 , 建立了胰腺癌生物网络 , 系统分析胰腺癌恶性进展的网络基础 , 最终识别出胰腺癌预后标志物 。
关系推断对于智慧医疗来说 , 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工具 , 这也是智慧医疗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
策划:方彤
文:健康报记者 王建影
编辑:胡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