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去世
他 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
全文1730字, 阅读约需3分钟
北京时间12月21日 ,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发表推文称 , 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宣布 , 前主任傅高义去世 , 1973年至1995年 , 傅高义教授在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担任主任 , 他是我们心中一位博学的学者 , 一个极好的朋友 , 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发表推文宣布傅高义去世的消息 。 / 推特截图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 , 当地时间12月20日 ,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奥本山医院去世 , 享年90岁 。
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东亚项目主任迈克尔·斯温也在推特上宣布 , “我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传达以下信息 , 傅高义 , 中日两国杰出的学者、导师、同事和朋友 , 今天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奥本山医院去世 , 和其他人一样 , 从我毕业那时起 , 傅高义就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
在此次住院之前 , 傅高义教授还在工作 。 新京报记者曾于12月12日与傅高义取得了联系 , 他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 , 需要前往医院 , 等出院后再接受采访 。
傅高义是美国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知名中国问题专家 , 著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邓小平时代》、《中国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等 。他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写作持续数十年 , 对中国的政情、舆情以及社会经济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 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
公开资料显示 , 1930年7月11日 , 傅高义出生在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特拉华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 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威斯理安大学(Ohio Wesleyan University) 。
在美军服过两年兵役后 , 他考入哈佛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 。 即将从哈佛毕业时 , 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 是留在学校做美国社会研究 。 “我的一位教授对我说:你如果想要搞好美国社会学研究 , 就应该到国外去 , 先了解国外不同的文化;做比较研究 , 应该去相对现代化的国家 , 如果去非洲的话 , 情况差距太大 , 而欧洲文化又太接近 , 最好的选择是去日本 。 ”傅高义与妻子商量了一下 , 都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
在哈佛大学著名学者费正清鼓励下 , 傅高义于1961年至1964年曾苦读中国历史 , 并由此开始了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 20世纪80年代他曾在广东生活多年 。
去年10月 ,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 , 傅高义说 , 中国的改革开放决策“了不起” , 是它将中国推上了飞速发展之路 。 2011年 , 他倾注十年心血撰写完成的《邓小平时代》出版 , 此书被视为向西方客观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重要著作 。
他指出 ,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 ,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政府将人才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 。 “1977年以后考进大学的那一批人有新的思想 , 非常了不起 , 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 。 ”
“中国发展这么快 , 我没有想到 , 恐怕没一个外国人能想得到 。 ”傅高义连说了几个“没想到” 。
谈及新中国的发展成就 , 傅高义回忆起他1973年首次访华时 , 中国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 如今 ,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科技和教育等领域发展迅猛 , 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 , 每年我至少去中国一次 , 发现中国人生活得越来越好了 。 ”傅高义说 。 他最近一次访华是在2018年10月 , 其间从北京到山东体验了一下中国的高铁 , 认为“非常好” 。
今年8月 , 傅高义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表示 , 美国一些人提出的“对华接触失败论”不符合事实 。 美中两国下一步应更重视通过对话沟通来处理双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并应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加强合作 。
在傅高义看来 , 未来美中两国仍应努力展开合作 。 他分析指出 , 双方都应重视履行自身的政策承诺 。 从短期看 , 在各类敏感问题上 , 双方应加强沟通、避免冲突 。 美中在经贸、科技、安全、价值观等领域存在分歧 , 这些需要双方努力加以管控 。 此外 ,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全球环境治理等问题 , 也都需要美中合作 。 “事实上 , 美中两国医疗领域已经在开展合作 , 双方政府应继续支持这样的合作 。 ”傅高义强调 。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中国人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言论引争议
- 诚实 中国首位女宇航员,为何返回后就没露面?原来一直在背后作奉献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研制 好消息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进步,有望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 中国经济网 航天工程董事长唐国宏辞职 姜从斌接棒
- 中国网 【探秘延安红街之二】藏在延安红街里的八个故事
- 歌手 《中国好声音》改版变《歌手》,诸多知名歌手以选手身份亮相加盟
- 反响 喜讯传来!中国航天再次创下“世界第一”,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