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氧量 石炭纪真的有全球性的大雨林吗?
感谢邀请。
恰好在2017年的《博物》杂志上写过关于石炭纪的专题,截取其中关于石炭纪气候、生态的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
石炭纪地球上最大的变化就是陆地开始被繁茂广阔的森林覆盖,我们居住的星球第一次出现了绵延不绝的绿色。在石炭纪早期,植物种类与刚刚过去的泥盆纪相似,但是也出现了新的植物类群。当时的森林由木贼目、楔叶目、石松目、鳞木目、科达目、真蕨类植物构成,陆生植物主要生长在河流、湖泊周围和沿海地区。尽管距离植物登陆的时间只有几千万年,但是石炭纪森林已经可以用古木参天来形容了,其中鳞木等的高度更是超过了30米。
文章插图
图注:石炭纪时期的雨林,和今天的雨林有着很大的不同,图片来自网络
不断生长的森林不仅仅改变了陆地的面貌,同时也改变了大气的组成。通过日复一日的光合作用,植物制造了大量的氧气,使得石炭纪大气含氧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5%,这远远高于今天21%的含氧量。包括昆虫在内的陆生节肢动物成为高含氧量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它们通过气孔和遍布身体内的气管呼吸,体型越大需要的氧气会急剧增加。正在有了高含氧量的支持,巨型节肢动物纷纷出现,其中包括有体长2.6米的节胸、体长0.7米的普摩诺蝎、翼展0.65米的巨脉等等,石炭纪因此也被称为“巨虫时代”。
文章插图
图注:石炭纪天空的巨脉和地面上的节胸,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插图
图注:石炭纪的世界,地面上生活着巨大的节肢动物,此外还有两栖动物和最早的爬行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巨虫出没的石炭纪森林由不同的植物组成,这些植物成为重建古气候,再造古大陆位置的重要参考。石炭纪早期,由于气候、地理等条件相对稳定一致,全球陆地植物群非常相似,被称为拟鳞木植物群。进入石炭纪晚期,全球气候发生分异、陆块不断移动、洋流和冰川作用加剧,再加上各地植物自身的演化,原来大一统的植物群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位于北方的华夏植物群、欧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位于南方的冈瓦纳植物群。仅仅从四个植物群的名称上就能判断出它们生长的区域,不同的植物群又养育了不同的动物,不同大陆板块的生命第一次出现了差异与不同。
文章插图
图注:距今3亿年前,石炭纪晚期的地球,图片来自网络
石炭纪因为盛产煤炭而闻名于世,作为今天仍然在大量使用的矿物燃料,煤炭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今天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煤炭都是石炭纪植物形成的,这些煤炭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国产煤大省山西省的许多煤矿都位于石炭纪地层,一些煤层的厚度超过120米,这需要堆积2500米的树木才能形成。为什么石炭纪的植物形成的煤矿最多,难道是因为当时的植物最多吗?石炭纪大片的森林生长在海陆交汇的沼泽里,死去的植物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阻止被氧化分解,新的植物在上面生长死亡然后继续堆积,整个过程周而复始,堆积的植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煤炭。煤炭的形成需要古气候、古环境、古地形、古地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实并不简单。
石炭纪早期,气候温暖潮湿,最高气温不超过20℃。到了石炭纪中后期,由于海陆位置的变化,气温开始下降,南极的冰盖面积不断扩大,年平均气温下降至12℃。变化的不仅是气温,曾经湿润的气候也开始变得干燥起来。距今3.05亿年前,变干变冷的气候不再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大片的雨林消失,最终只剩下彼此隔离的小片雨林。雨林面积减小的同时,雨林中高大的鳞木等植物也逐渐被低矮的树蕨替代,这一系列变化被称为“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
文章插图
【 含氧量|石炭纪真的有全球性的大雨林吗?】图注:石炭纪是地球第一次绿起来的时代,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 约瑟夫·拜登 非要跟中国较量?美国疯狂印钞6万亿,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稀土 在我国发觉比希土还有价值的商品,储藏量全世界第一,使用价值达到上千亿
- 召集人 张彬彬致敬李大钊,《28岁的你》正能量偶像解读伟人事迹
- 东方红一号 能量耗尽5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为何还没坠毁它还能再飞100年
- 太阳 宇宙中所有星球都悬在空中,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这里告诉你答案
- 跌停 大盘量化分析6月3日
- AMD AMD FSR技术被挑出毛病:极限质量下仍有肉眼可见画面损失
- 宇宙 理论上宇宙应存在大量文明,为何却没有文明联系我们,原因是什么?
- 波罗的海 全球最淡的海洋,含盐量不到海水平均值的20背后原因是什么
- 先导片 《黑怕女孩》先导片放出, 王嘉尔说的话成亮点, 建议温柔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