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卡佛的《洗澡》

据说《洗澡》是编辑删改《小事一小件》删出来的,就是传达一种无奈和残酷吧。我个人比较喜欢《小事一小件》,温柔美好些附个参考资料梁文道:雷蒙德·卡佛背后的震撼真相|今天看《洗澡》的时候有一股浓浓的剧透感高二的时候看过《大教堂》,里面有一篇《一件好的小事》(大概叫这个名字吧)是这个故事的2.0版。…我是搬运工…1981年出版《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后,卡佛曾对一个采访者说自己的小说“已经被削减的不只是剩下了骨头,而是只剩骨髓了,沿着那条路再走下去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建议你再看看大教堂可能就会明白了~■感觉这个男人,虽然难过,但并不像妻子一样真的很难过。在《好事一小件》里面,妻子问男人你祈祷了吗,男人说在来的路上车上就祈祷了的。然而男人并没有,他只是在回忆他人生的成就,有妻有房有子有好的工作,孩子会好起来的,因为他的生活很完美,不能够被丧子这件事破坏。我是这样理解的。还有,小二翻译的版本,真的超级不尊重原著的说,如果有删减,就要告知读者啊,什么都不说。我读完《家门口就有这么多水》真的是一脸懵逼,什么都不知道,云里雾里的。知道我读了英文原版,又读了于晓彤翻译的版本,才知道原著表达的那么多东西,小二都省略了,气愤ing。极简主义≠无厘头啊。■《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的《洗澡》和《大教堂》中的《好事一小件》相对应。前者是经过编辑删减后的极简版本,有大量留白。如果觉得难以理解,推荐看看后面的2.0版,内容更充实表达更明确。附《好事一小件》全文地址豆瓣: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72336945/
■故事中这句话是对《洗澡》这个标题的点题:恐惧感让他想洗个澡。这句平淡的话语传递给我的是这个男人的一种无力和绝望感。我没有读过未删节的原版,但我还蛮喜欢现在读过的这个版本,感觉干净有力。下面是我读这个短篇时写的评论。============================卡佛的短篇多是描述一些零碎的生活片段,他的文字画面感很强,同时剥离了作者的预设立场和情感。因此,他的文字有一种情感抽离后的疏离感和冷漠感。这让他的文字像一幅幅小电影,你脑海中可以把这些文字放映出来。读者就像拼乐高一样,通过他描写那些零碎的生活片段,拼凑出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因为他把作者的预设感受和立场抽离,给出大片留白,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感受和思考的空间。如果按正常写法,这个故事应该是这样来写:一个八岁的男孩在生日前夕的某天上学的路上被车撞了,躺在医院里一直昏迷不醒。这样的悲剧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可是卡佛的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卡佛笔下的人物也是冷漠而没有感情的。比如生日男孩被车撞后,他的同学想的却是是否要把手上的薯片吃完;面包房师傅只关心没结帐的16块钱,一遍一遍打电话。这个场景的设定颇有讽刺的意味:这家人遭遇了如此巨大的悲剧,而这个无知的外人只会冷漠地追索没结帐的那16块钱。卡佛短篇的题目也很取得巧妙。这篇洗澡,题目看似跟故事豪不相干,却在文中这句很不起眼的话点了题。小男孩的父亲一直一帆风顺,这原本幸福的一家人,突然遭遇这般飞来横祸,这位父亲对未来充满恐惧和无力感:不知道儿子是否会醒来,不知道生活接下去怎么办。这一句平淡的“恐惧使他想洗个澡”把这个男人的无助和恐惧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