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招让脑更好使

目录:
第一章:8招让脑更好使
【8招让脑更好使】第二章:健脑之事天天做
第三章:脑子累了 静坐
经常有人说自己的脑子不好使了 。你的脑子是不是经常有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呢?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大脑更加的健康呢?健脑吃什么最好呢?
8招让脑更好使
一、食物健脑法
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的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 。一般说来,凡是能促使人体血液呈现碱性状态的食物,都具有健脑的良好作用 。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含卵磷脂、脑磷脂、谷氨酸的食品能提高大脑活动功能,延缓大脑衰老,此类食物有蛋黄、大豆、蜂蜜及富含DHA(22碳6烯酸)的食物 , 如沙丁鱼、大马哈鱼、贝类、淡菜(又称蛏子)等 。
另外,脑的大敌是烟酒,因为烟酒能“毒害”脑细胞 , 导致大脑代谢异常 , 加速脑细胞死亡,为此,健脑防衰老的第一要素,必须下决心戒除烟酒!
二、节欲健脑法
传统养生学讲究“天人相应”,要求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随季节而变化 , 提倡适度节制性欲,以蓄养人的精气神 , 有利于健脑安神 。倘若性生活放纵,则会导致脑力虚亏,严重者甚至还会导致神智性障碍 。特别强调在冬季应做到“藏精葆元”,因为冬天时人体能量比夏季大为减少,而抗御严寒又要消耗很多能量,会明显的显现出“能量不足”,所以应当停止性生活 。
三、睡眠健脑法
在现实生活中,睡眠状况良好的人,不但精力充沛、头脑清晰,而且还表现出充满活力 。而睡眠不好,被失眠困扰的人,不但经常显得精力不佳,而且情绪也不好,甚至有些人还患有神经衰弱 , 所以要想保持头脑健康,必须调节好睡眠,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
四、科学用脑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人的大脑应当经常使用,脑子越使用就会越灵活 。但用脑应做到“劳逸结合”,不要使脑子过度劳累,最简便的方法是用脑(学习或思考)一小时后,休息10分钟,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轻松的音乐,或是远眺风景 , 或是静坐冥想 。
五、环境护脑法
工作或学习的环境对于养护大脑十分重要,夏天要选安静清凉的环境 , 而冬天则要求保暖、空气流通的环境,学习或工作的效率会很好反之,如果夏天在闷热的环境中(温度超过34℃),不但效率低,而且大脑的消耗会明显增多,对大脑十分有害 。
六、良好坐姿健脑法
科学研究发现,坐姿不端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血流缓慢导致脑部供氧不足,既影响工作效率,又会伤害脑神经,正确的坐姿是背要直,腰要挺、头要正、脚要平 。
七、光线适中用脑法
光线太强烈时,对脑细胞的刺激太大光线太弱太暗时 , 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受到抑制,工作效率则会降低 。在光线适中的场合学习或工作最有利于护脑、健脑 。
八、静修动练健脑法
对于脑的养护,古代养生家主张静修和动练 。“静修”就是静坐冥想,古人认为,修炼静功达到高级层次时 , 会出现“河车逆运”、“还精补脑”的奇异效果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多批自愿受试者进行“静坐冥想”训练,一百天后发现其中80%的人的记忆力得到提高,其中约1/3的人 , 脑中分泌的“内啡肽”(又称快乐素)明显增加,感到心中快乐,说明静坐的健脑效果应当肯定 。“动练”不但能增强体质 , 而且也能改善心理状态,使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健康长寿充满信心 。在中国民间流行的“动练”方法有五禽戏、八段锦、武当太乙仙鹤功,武当太乙天鹰功,大雁功和太极拳等,最简单的是玩铁球、踢毽子、爬山、慢跑等,甚至编织也有利于大脑的保健 。
健脑之事天天做
人类的大脑衰老得较快,一般从30岁开始便开始了由盛到衰的转变,表现为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出现轻微的减退,35岁以后减退加速 。男人尤其严重,大脑的衰退速度相当于女人的3倍 。由于大脑对生命各系统,尤其是神经、免疫等具有管理和调节的职能,所以大脑一旦衰老,就意味着神经系统活动紊乱,抗病能力削弱,这也是男人平均寿命短于女人的原由之一 。
测测你的脑功能
①每天是否都觉得头脑昏昏沉沉?
②是否总是丢三落四,考虑好的事情转身就忘?
③思维是否变得迟钝,写篇小文章也要咬几回笔杆子?
答案如果有两个以上为“是”,就意味着你的大脑有提前老化的趋势 。难道就听天由命么?不!调整你的生活方式,从生活细节着手补救 , 一切都还来得及 。
“健脑餐”天天吃
“健脑餐”有3个要点:一是在品种多样的基础上,多安排富含22碳6烯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藻类、干果等 。二是多用“血糖指数”低的食物作为大脑能源的提供者 , 如胡萝卜、糙米、标准面粉、豆类、蔬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这类食物的最大优势在于: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分子的速度慢,不会使血糖大起大落,因而能稳定地为大脑提供能量 。至于膨化米、精粉面包、粟米片、饼干、甜玉米、薯片、雪糕、西瓜、猕猴桃、香蕉、汽水、橙汁等,血糖生成指数都在50以上,属于高血糖指数食物,宜少吃 。三是少吃多餐,这比通常的三餐制更有利于提升大脑活力 。
规范走路姿势
走路属于有氧运动之一,但姿势务必规范:两眼平视前方 , 抬头挺胸,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 。中医的解释是:人在行走时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含胸、弯腰的姿势迫使经脉得不到很好的舒张,导致身体缺氧 , 抬头挺胸则相反 。将工作时的低头状态改为“阳气升发”的抬头状态,有利于周身与大脑的气血回流 , 补偿低头工作带给大脑的紧张与气血不畅,进而确保大脑健康
结伴跑步
跑步是又一种有氧运动,不仅能保护人体内现有的脑细胞,而且还能促进其新细胞的生长,改善记忆力与思维力 。不过,最好有人陪伴 。因为孤身一人跑步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孤独感可以抵消运动的部分好处 。运动医学专家研究发现 , 单独跑步与结伴跑步对大脑的影响完全不同:前者可提高皮质醇的水平,妨碍脑细胞生长;而后者却能改善脑组织的空间定位,增强脑细胞之间的联系 , 从而促生新的脑细胞 。
思考多用躺卧姿势
你思考问题时喜欢采用何种姿势?是坐还是站?若从护脑角度讲,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方式——躺卧位值得仿效 。其奥妙在于大脑是全身耗氧最多的器官,重量虽只占体重的1/40 , 但耗氧量却占全身的1/4,脑细胞1.5分钟得不到氧气就会失去知觉,5~6分钟得不到氧气就会死亡 。当你思考时脑的耗氧量还要大,此时采取躺卧位,更有利于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的供应 。
脑子累了 静坐
大脑累了怎么办?最佳药方是沉思冥想 。方法是选择一处空气清新之地静坐 , 让脑子进入冥想状态(即什麽也不想),持续20~30分钟,有助于大脑功能的调整,恢复活力 。
还有一个好办法是去运动场上跑步15分钟,这是加拿大学者莱斯教授观察了8000人后得出的结论 。而一般人通常采用的吸烟、喝咖啡或打针吃药并非良策 。
听音乐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 , 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人的语言、计算、分析等功能,由大脑的左半球负担;音乐则由右半球主管 。多听音乐,可以促进右侧大脑半球的功能 。
音乐当以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乐曲为优,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享有智力音乐之称 。其重要特点是节奏要与人的心跳节律相近 , 人在欣赏过程中,心率、脑电波趋于同步 , 每分钟60拍的节奏最有利于颐养脑功能 。我国的诸多古典乐曲如《二泉映月》等,也有此种效果 。最好是不带歌词的优雅的音乐,听音乐时不要思考其他问题,要宁心静气,陶醉其中 。
做做舌头操
舌头是大脑的先行器官,舌神经连接着大脑 。当人体出现衰老时 , 一个显着的症状就是舌头僵硬 。因此 , 经常运动舌头可以间接对大脑进行刺激,防止大脑萎缩 ,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运动舌头中医称“揽海” 。方法是将舌头在口腔里以及牙齿内外、左右、上下来回运转,然后将产生的唾液分多次咽下 。
勤练手指
人的手指之所以堪称灵巧的部位,就是因为大脑对手指的支配最精细 。在大脑皮层仅管理一个大拇指活动的代表区域,就比管理整条大腿的代表区域大10倍多 。因此经常利用手指从事灵巧、精细动作的人,如画家以及以绣花、纺织等为职业的人 , 则较少发生脑萎缩和老年性痴呆症 。实践证明,多动手、勤练手指能锻炼大脑,延缓大脑衰老,增进记忆力,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如弹琴、拉二胡、吹笛子、玩健身球、写书法、绘画等 。
夫妻恩爱
瑞典医学科研人员发现 , 两情相悦的幸福感受 , 会使夫妻双方体内分泌激素和乙酰胆碱等物质,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大脑衰老 , 并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资料显示,离婚者或鳏寡老人中老年痴呆症患病率为22%,而夫妻白头偕老者中只有14% 。因此,离婚或丧偶者,最好再婚,尤其是男人 。
学一门外语
据英国科学家研究,学习一门外语可以有效帮助大脑防止随年龄的增长而老化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双语的人与只会一种语言的人相比 , 因年龄增大而出现的智力衰退情况要少 。科学家调查了104名只会母语或会双语的中年人(30~59岁)和50名老年人(60~88岁),并做了认知与年龄关系的测试 。讲双语的一组人相对于只讲一种语言的人反应要快很多 , 原因是他们经常有大量记忆的需要 。研究结论是双语延缓了因年龄增大而造成的智力衰退 。
调整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如色彩、气息等对大脑活动的影响不可小视 。以色彩为例,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置身于蓝色灯光中的人完成测试的速度比平时快12%,手眼协调能力和记忆力也有所提高 。进一步研究发现,颜色的影响有性别差异,如绿色和红色能让男性感到愉快,增强他们的自信力,但对女性的影响却没有那么大;而紫色和橙色则让女人的精神更好,对男人却不起作用 。显然,根据你的性别调整环境的颜色对提升大脑活力大有裨益 。
另外,一些花草以及人工香料的芳香气息也有利于脑的养护 。因为芳香能给人一种良性刺激,使人的心情松弛、舒畅、情绪高涨,思维的灵敏度增加 。故在室内摆放一两种有益的盆景,业余种花养草,衣袋里装一只香袋,经常与芳香打交道,大脑也将受益匪浅 。
结语:你的脑子还好使吗?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吧!(文章原载于《健康生活·家庭》《大众健康》,刊期:2012 第5期,作者:凡途,张玲,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