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5300年前的一天,在伊洛河汇流入黄河处,一只胖胖的家蚕正在吐丝,先民许是被触动,将这一瞬间精心雕刻于兽牙之上 。
5300年后,考古工作者用手铲拂去历史的尘埃,牙雕蚕在郑州双槐树遗址“破土而出” 。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对探寻“中国丝绸起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9月1日,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河南郑州开幕,牙雕蚕文物数字藏品同步上线发行 。众人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件国宝级文物 。
文章插图
这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资料照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只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 。其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呈绷紧的“C”形姿态,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形神兼备 。
“野猪獠牙材质基本透明,符合蚕吐丝阶段蚕体透明的特点;而牙雕蚕的一侧是牙的原始表面,则是因为吐丝阶段的蚕体会发黄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认为,牙雕蚕工艺之精巧从选材就可见一斑 。
一件小小的牙雕蚕,为何如此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早在黄帝时代,就流传下“嫘祖始蚕”的故事;大约在战国时期,古希腊人已经称中国为“丝绸之国”;到了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兴盛,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传向世界各地 。
中华文明史始终与桑蚕、丝绸密不可分 。对于中国蚕桑和丝绸起源及发展历程的探索和研究,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点课题 。
1926年,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发掘出半个蚕茧 。自那以后,几代中国考古人执着“寻丝”,在我国多个史前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与蚕、丝绸相关的考古实证材料:
在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距今7000多年的碗底,刻画有写实的蚕吐丝结网图像;在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的石雕蚕蛹;在河南荥阳汪沟遗址的瓮棺中,发现有距今5000多年的丝织物残存,其中有一块被专家认定为“绫罗绸缎”中的罗织物,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丝绸实物……
文章插图
这是河南荥阳汪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织物(资料照片)(郑州市文物局供图)
“但仍有关键问题有待厘清:这些蚕究竟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远古先民是否对蚕丝进行了规模化利用?一直是难解的谜题 。”顾万发表示 。
双槐树遗址牙雕蚕的发现,让上述“谜题”迎刃而解 。
“通过吐丝姿态识别出此为家蚕极其重要,这意味着它不是古人对于物类的一般表现或单纯的宠物性表现,说明中原地区的古人当时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顾万发说 。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 。中国新石器时代各地代表性文化的农业都较为发达,但在距今5300年前后,除了‘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全国其他地方却没有与桑蚕纺织业有关的确切发现 。”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说 。
文章插图
这是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与现代家蚕的比对图(资料照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和大量的农作物,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仰韶时期农业和丝绸实物等,充分证明了在距今5300年左右,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
【一件小小的牙雕蚕,为何如此重要?牙雕蚕:丝帛文明由此始】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
如今,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展厅,不断有观众前来一睹牙雕蚕的风采 。这只栩栩如生的“雕蚕”,向今人讲述着5000多年前先民们“黄河畔、事农桑”的生活……
推荐阅读
- 小小的花苞一簇簇的开放的风信子有毒吗
- 红领巾故事 红领巾故事内容
- 我们是电流小小的电流,电流的定义是什么?
- 不要轻视小小的地球仪,了解历史你就会知道它对孩子的启蒙多重要
- 什么是抓绒衣,如何挑选一件抓绒衣服
- 一件白色西装的无数种可能英语翻译
- 有没有温柔到骨子里的网名
- 腊月为什么不能订婚 订婚吉日
- 一件有意义的事400字作文 有意义的事作文怎么写
- 京东白条一次只能买一件商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