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是中庸的观点,《礼记中庸》:道也,不可须臾离也

推己及人是中庸的观点吗?

推己及人是中庸的观点,《礼记中庸》:道也,不可须臾离也

文章插图
推己及人不是中庸的观点 。
“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
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
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礼记中庸》:道也,不可须臾离也2021.08.06周五Day218
《中庸》第12章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1] 。夫妇[2]之愚,可以与[3]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4]焉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5]言其上下察[6]也 。君子之道,造端[7]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
【注释】
[1]费:广大 。隐:精微 。
[2]夫妇:匹夫匹妇,指普通的男女 。
[3]与:动词,参与的意思 。
【推己及人是中庸的观点,《礼记中庸》:道也,不可须臾离也】[4]破:分开 。
[5]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出自《诗经·大雅·旱麓》 。鸢:老鹰的意思 。戾:到达 。
[6]察:昭著,明显 。
[7]造端:开始 。
【译文】
君子之道广大而又精微 。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但每个人都有权修习君子之道;可是该道理广博高深,即便是圣人也会有弄不清楚的地方 。虽然普通男女不贤明,但他们也可以实行君子之道,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必定可以寻到君子之道的高深之处 。
天地如此之大,每个人都有不满足的地方 。所以,君子们所说的“大”,就连整个天下都装载不下;君子所说的“小”,就小得连一点儿都分不开了 。《诗经》中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 。”这句话说的就是上下分明的道理 。
其实说起来,君子之道开始于普通男女,可是它最高深的境界在整个天地间都有所显示 。
【读解】
正所谓“道不可须臾离”,所以,君子之道应该有普遍的适应性,可以让每个人都拿来修习 。或者换句话说,君子之道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是说普通男女可以学习道,同时也要进行实践 。
不过,话说回来,知道这个道理是一回事,实践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而要想进入高深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君子之道要想长久地发展下去,就必须有精微奥妙的一方面,可以供德行高、修养深厚的学者进行探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总之,君子之道就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可以持续发展下去的道理体系 。
2021.08.07周五Day219
《中庸》第13章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为远 。故君子以人治人 。改而止 。”
“忠恕违道[3]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5]尔?”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出自《诗经·豳风·伐柯》 。伐柯:砍削斧柄 。柯:斧柄 。则:法则,这里指的是斧柄的式样 。
[2]睨:斜视 。
[3]违道:离道 。违:偏离 。
[4]庸:平常 。
[5]胡:怎么的意思 。慥(zào)慥:忠厚诚实的样子 。
【译文】
孔子说:“道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从不排斥任何人 。如果有人在实施道的过程中排斥他人,那就不能够继续实施道了 。”
“《诗经》中也曾经说过:‘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 。’假如我们手中已经有一把斧柄,然后照着这把斧柄重新砍削,应该不会有任何差异,但假如你能够斜眼一看,最终还是会发现新的斧柄和原来的差异很大 。所以,君子总是能根据不同的人采取合适的办法进行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认真地实行道就行 。”
“假如一个人能够做到忠恕,那么他离道也就不远了 。那到底什么才是忠恕呢?那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
“君子所主张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都没能够做好:作为儿子,本应该对父亲做到的,但我没能做好;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主做到的,我也没能做好;作为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却没能做到;为朋友本应该先做到的,但我仍然没有做好 。平常的德行一定要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也要谨慎小心 。德行在实践的过程中假如有不足的地方,也要勉励自己越发努力;言谈也不能因放肆而无所顾忌 。说话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行为,而自己平日里的行为也一定要符合自己说过的话,只有这样的君子才能称得上忠厚诚实的人啊……”
【感想】
第一,“言顾行,行顾言”,如何理解?
其一,是自己的言要照顾自己的行,要言行一致 。
其二,不是用自己说自己的言去顾自己的行,而是用自己说别人的言去顾自己的行 。
道不远人,道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人人都懂 。那什么时候最懂呢?就在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 。
朱熹说:“道不远人,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所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尔 。”
换句话说,就是在对他人展开批评之前,要先进行自我批评 。就像贤德的孔圣人一样,从四个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评 。连圣人都是如此,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怎么可能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呢?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要做到忠恕,也就不会偏离道的方向 。在行事的过程中,要“言顾行,行顾言”,任何事情都不可以走极端,保持“中庸”的原则,这便是我们所倡导的中庸之道 。
第二,“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你怎么看?
什么是忠呢?
朱熹说:“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
忠,是中人之心,如何能正中下怀,中他人之心呢?就是以己心度人之心 。每个人心里都时刻装着自己,那么,能像装着自己一样装着别人,就是忠 。
那恕道呢?
其实,“恕”就是孔子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和这里的“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意思一样,即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受到这样的对待,你就不要这样去对待别人 。
我相信,这句话人人都知道,但是,要做到简直太难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对人每出一言、每行一事时,能否让自己有一个意识——我愿不愿意别人这么跟我说话?我愿不愿意别人这么对待我?如果不愿意,那我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