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的下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出自《论语》的第二章《为政》的第十七段 。原文是,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 。”
注释:①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②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
译文:孔子说:“由,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 。”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 。后来被人们用来,要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学问,要踏实要认真,要实事求是,不要虚假的态度 。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一句,学生跟着念,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照常去找先生背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又给他的书上圈了一段,教会孙中山读了以后,就让他回座位去练习背诵 。读了几遍以后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的意思,他却一点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呢?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同学们都吓呆了,课堂里没了读书声从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面前,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文字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他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等你们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的很详细,大家听的也认真 。

知之为知之的下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章插图
后来有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这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叫“不懂就要要问” 。知识是无限的,每个人都会有不懂的地方,而不懂就是要向那些大佬或专家去学习,要勤于向自己问问题,要学会思考,没有必要不懂装懂,或是为了面子,逞强而胡说八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何必弄虚作假?做人还是要诚恳,忠于自己也是一种大智慧!
【知之为知之的下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国人有两个重要的观点,知足和知知止 。孔子说:我告诉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理解这段话,首先要对孔子做个理解 。孔子是非常务实的人,对礼的研究很精通 。他在每次太庙祭祀前都要去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 。孔子对祭祀的物品总是询问,这是干啥的,那是怎么用的 。
有人就说:孔子那么大学问家,怎么啥也要问,啥也不懂呢?
学生说:他懂的你不懂不行,因为你是这里的工人 。你懂的他不懂也不行,因为祭祀物品众多,缺少什么,什么代替什么,他老人家都要搞清楚才行 。
所以,孔子教育子路时说:子路啊,我跟你讲,知道你知道的,知道你不知道的 。不知道你知道的,不知道你不知道的 。这样,你才能算是有知了 。
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是一个道理 。看到阳就要看到阴,想到阴就要看到阳 。有阴阳,就要看到两者在互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