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李牧、廉颇、赵括都姓赢,为什么叫秦始皇为嬴政,却来没有称呼赢牧、赢颇

春秋时叫一个人连名带姓的叫是极大的不尊重,只有国君有权这样叫,但如果不是气极了也不会这样去做 。
氏只有贵族才有,举例子说明吧!就拿晋国说明,晋国国君姓姬,国君儿子好几个,但位置就一个,长子继位其他的弟弟或封于某地,或出奔于外国,封于某地的一般称呼某某,第一个是地名,第二个是名字,比如封于张这个地方就是张某,封于羊舌这个些方就是羊舌某,也可称其为公子某,国君的叔伯可称公叔某,国君的兄弟称公子某,国君的儿子一辈就是公孙某了 。
不说国君了,下面说一下被封于张的这个公室,德高望众时人尊称张老,张老的子孙五代内可以张甲张乙的叫,五代后就只有继承封地的这支可以尊张某,旁支如果没有被封于其他地方,或也无官职,就是平民了,不能再用张这个氏了,如果住在东郭就叫东郭某,住西城门就是西门某了 。张老如果有子孙有出息,被国君封到了肥这个地方,这支就是肥氏了,五代内祭祖还在张家祠堂,五代后与张家就没关系了,人家分宗另立宗祠了 。
秦赵分家以久,连赵国国君的远支都公孙变成公,又或是孙,再远可能连氏都没有了成了平民,一秦国的公子公孙如何能去氏赵,赵也不是嬴政的封地 。就好比你从小长在你远房叔叔家,但人家的财产与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
再说说赵姬,这个赵姬在当时的意思就是,那个来自赵国的女子,卫姬韩姬同理,如果有两个赵国来的女子就是大赵姬小赵姬,与赵国君主没半毛钱的血缘关系 。如果一个住在齐国西门氏的一个士人娶了一个赵国的姑娘,这个被赵姬生的孩子是西门某,如果他出生时他家传到他这里还是士人的话!要是不走运,到了他这一代家里不是士人了,他就是某 。您没看错就是个名,平民无氏 。
有晋公子怡(姬怡)出奔于楚国,楚国君主觉得怡非常有才华,也对自己脾气,就赐他封地于黄,还赐官做咸尹,我们叫他黄怡或是咸尹怡都可以,又过了几年公子怡在楚国安居了下来,国君很喜欢这个人还可以赐熊氏,这就是熊怡了 。这个故事是我编的,但事情是存在于各国之间 。
问得好!事实上秦始皇也不能叫嬴政,叫秦政更好一点 。

秦始皇、李牧、廉颇、赵括都姓赢,为什么叫秦始皇为嬴政,却来没有称呼赢牧、赢颇

文章插图
别喷,让我慢点给你说!
先秦男子,称称氏不称姓,这是基本规则 。
比如,
伍子胥,不能叫芈员(姓芈名员(音同云)) 。
屈原不能叫芈平 。(屈原姓芈,氏屈,名平,字原) 。
像嬴,姬,姜,芈,这样古老的姓氏,到春秋战国已经基本没有人专门在强调了 。因为,如果你是王健林或者马云的儿子,你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的祖先是炎帝还是黄帝!
一个人的氏是什么,这是直接涉及到个人地位的重要信息 。
比如伍子胥逃跑时候背着一个小孩,名字叫“胜” 。这可怜孩子,是太子建的儿子,爷爷是楚平王因此应该叫“王孙胜” 。太子建新娘被老爸楚平王熊弃疾抢走 。这一次抢婚,导致太子建和伍子胥这两家只活下来一大一小两个人 。
伍子胥和胜谁最有前途?
很明显是胜,因为他是楚王的嫡孙,他的氏是“王孙” 。后来王孙胜回国,被封在“白”地,后世以“白”为姓氏,出了杀神白起,诗王白居易等牛人 。
“氏”的规定上,秦国最特殊 。秦国祖上本来和赵国是一家,都是嬴姓赵氏 。后来秦国这一支因为功劳大,以古姓“嬴”为氏 。但是因为这一支成了秦国的公族王室,有应该以国号为氏,这些人就应该叫秦政,秦子楚,秦荡等等 。
【秦始皇、李牧、廉颇、赵括都姓赢,为什么叫秦始皇为嬴政,却来没有称呼赢牧、赢颇】我们现代很多姓,大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国号谥号演变而来 。而秦国后人以国号为姓,尊称秦国王室为祖先,称秦国王室为“秦氏”完全可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