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评价,何以为家影评

何以为家评价

何以为家评价,何以为家影评

文章插图
1、“即使你深知你改变不了任何事,但你还是可以梦想你做得到 。人类的进步靠的是梦想,而不是犬儒主义 。”
2、《何以为家》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探讨的又是一类极为特殊复杂的世界 。孩子控告父母生而不养的罪行,我们可以联想到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里的责问:“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当好一个父母?而不是在多年以后相互责怪,当初为什么要生他?”女儿被父母以一种交易的方式嫁给男人,最后成为带血的悲剧,又让我们不禁想到印度电影《炙热》里落后的村民对于年幼女性的束缚 。
3、最后,电影里的赞恩笑了,因为他可以得到一张印着自己名字的身份证明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烦恼都将烟消云散,但拉巴基说,“这是在隧道尽头给你的一点点胜利的光芒,正是这点光芒,让你可以继续前行 。”
何以为家影评何以为家影评如下:
电影以一个约12岁左右的街头混混开头,违和感十足 。随着男孩被捕入狱,并将父母告上法庭开始了他的故事,或者说事故 。
混乱的家庭,脏乱差的环境,一群孩子挤在一个大通铺上,塞恩的日常是买曲马多卖给监狱,到店里打工,全体小孩出动卖简单粗制的饮料(甚至刚会走路的小孩也得参与进来) 。
其中一个镜头:塞恩在店里搬水时看到校车经过时的眼神,而这不本应该是正常生活吗?之后镜头就转向了家庭讨论是否让塞恩上学 。母亲持支持态度——这样塞恩可以从学校拿回东西,减轻家庭负担——当然打工也是不能落下的,但父亲不同意,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
塞恩的妹妹哈萨来月经了,塞恩如临大敌,告诉她千万不能让别人发现,不然下场就和另一个女孩一样 。可该来的还是来了,店主看上哈萨,而在小塞恩做出带着妹妹离家出走的行动之前,父母先行一步将哈萨给了店主——用了几只鸡作为“聘礼”,或许还有房租?
离家的决定已经做好,塞恩就这样脱离了家庭的“苦海” 。在游乐场,坐上摩天轮,那一瞬间我以为在升到最高点时他要跳下去,但在顶端他看到了一片海洋,这时塞恩在想什么呢?也许事情总会好的?
你看我离了家,总会有海阔天空任鸟飞的时候,也许塞恩什么也没想,只是借着短暂的休息麻痹一下自己,接着还得为了活着而活着 。但好像自己也没办法养活自己,小小的身躯里面的力量没人在乎 。
幸好遇到母爱泛滥的女人,女人收留了他 。在这个棚户区里,女人用亲昵地亲吻她的孩子 。在这个棚户区,塞恩过了一个自己的“生日”,如果吃蛋糕算是过生日的话 。而我第一次看见塞恩露出笑容,羞涩,温暖 。
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奋斗,作为难民,想方设法在别人的国度生存总是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女人为了能留下她和她的孩子百般努力,最终却被关进号子,而她却不敢说自己有孩子——这样孩子会被送出去 。生活好像总是在塞恩做好准备之前就戏谑地滑向另一个方向 。
久等女人不回的塞恩没有办法,承担起照顾宝贝的任务 。可好像想了所有办法,就在刚看到希望的时候,真主再一次推了他一个踉跄 。
可怎么办呢,这么个小不点,扔也扔不走,也许交给蓝眼睛两人都会好吧——宝贝有了照顾他的家庭,自己也能走到挪威,好 像是个很好的城市呢 。塞恩第一次红了眼,无力感再次攥住了他 。快走吧,也许离家更远一些,生活就好了吧 。
塞恩回家翻找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而被告知哈萨,自己疼爱的妹妹,自己希望她能过上美好生活的妹妹,刚十一二岁的妹妹,因怀孕而死亡——而她因丈夫的无知没有被及时发现异常,因没有身份证无法进入医院 。
杀了他,小塞恩终于做出反击,向这操蛋的世界,这时生活总算给了一次正常的反应——进监狱 。在监狱中,一个公益组织?看望大家,门外衣着光鲜的人们演奏乐器给大家“送温暖送祝福”,门内有人狂欢有人落泪 。
真是讽刺,在苦难者面前弹几首只关风月的曲子又有什么用呢 。难民还是难民,孩子还是丢了,妹妹也已经不在 。更加受打击的是——母亲竟然又怀孕了,还希望给孩子起名哈萨来满足自己的愧疚感 。
而塞恩终于忍无可忍,向父母起诉——起诉他们把自己生下来,把自己扔给这个悲惨世界 。
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经任何考试不需任何资格证,只要能提供健全的子宫和有活力的精子卵子就可以行驶该权力的存在 。而孩子的出生则是最没有人权的过程——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选择自己的健康,甚至无法决定自己要不要来到这个世界 。
但电影中父母说自己也没有办法,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男人说周围的人都这样时,我不知该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反应 。因为习惯,所以麻木,所以觉得理应如此,所以世世代代都在这样一个循环中无法跨出 。
想起之前和妈妈讨论过要不要孩子这个话题 。妈妈理所当然地说了一句“会生就会养”,可是多可笑,在孩子有自我意识之前,他的一切都依附于你,就像一个种子 。
但有的人无法提供一个好的土壤,有的人无法给予充足的养分,有的人想着揠苗助长,有的人想种出盆景,甚至有的人让种子自生自灭 。家长的角色多么满足一个有控制欲的人 。孩子是空白的,经过一定的培养,可以让他长成自己想要让他变成的人 。
虽然这句话过于绝对,但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可塑性多强,相应的反映出孩子多么软弱,而大人拥有多少的权力与能力 。
举个例子,兴趣、爱好如何培养,不断给予正刺激即可,想让孩子弹钢琴、画画、马术、英语,一切皆可在这个理论下培养起来,而这个也会慢慢变成孩子的兴趣爱好 。哪怕不想学,没关系,你个小屁孩子能有多强的反抗能力?这还算好的,这是有父母意识的家长 。
而那些完全没有能力做家长,或者完全没有家长意识的人当家长,对孩子就是一种灾难 。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怎么去照顾别人 。
而可悲的是,大部分无法照顾自己的人,都意识不到这点,随波逐流也好,放任自流也罢,他们最终也有这么一个理由“我也不知道,周围的人都这样” 。
无力,该去斥责他们吗?可是他们也很苦啊,他们的满腔怨愤又诉与谁说 。麻木与苦难把他们捏成一个麻木与苦难的容器,盛放的水散发臭味,又将这臭水递到下一个容器里 。
谁的过错?不知道 。是这个世界错了吧 。难民,人民,老百姓,作为人口基数最大的一个群体,又有多少能改变的呢,战争又不会因为难民的增加而减少,偷渡过来后也无法正常生活 。
苦苦挣扎,才能保证自己的温饱,生活对他们,从来不是有生气的活着,只是生生地活着——何以为家,真主何在 。
【何以为家评价,何以为家影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