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敬亭山是什么诗
文章插图
出自《独坐敬亭山》,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
只有敬亭山是哪首古诗1、只有敬亭山出自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表达诗人精神世界的五言绝句 。
2、云纹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其意思是: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什么意思的短视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的意思是: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
----------?----------
【出处】: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
----------?----------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译文】:
【只有敬亭山是什么诗,只有敬亭山是哪首古诗】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
----------?----------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
尽:没有了 。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
厌:满足 。
----------?----------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
----------?----------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首五绝的前两句是说,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 。“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 。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 。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 。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 。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 。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是什么意思
- 山西大同离河北保定多远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是几本
- 山东人社服务登录不上什么原因
- 山东香烟品牌
- 台山有几个出名的温泉
- 淮山和山药有什么区别,淮山与山药有什么区别吗
- 淮山怎么做才好吃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体式是
- 如何制作园林山石 注意摆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