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的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的】根据一年中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均分成24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将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 。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 。待运行一周后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个回归年,合计360°,共经历二十四节气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12个月里面 。在古代,为了让农民通过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生活起居,历法学家最初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12等份,称为中气,再将两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二十四节气的来源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某处真实的气候状况 。所以,从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定为一个节气或中气 。现在的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 。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物候进行长期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 。它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通过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后来又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司马迁、邓平等二十余人制订了《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收入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