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引言:本文将运用超白话、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形式,用科学系统、联系与统一的方法对诗文进行解读!请做好颠覆现有认知的准备!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山行》,这首唐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晚年的一首作品,此诗描绘的是诗人驾车远游,来到秋山之上,看到秋日山林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中的石径、 “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一幅远近景结合的统一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的高怀逸兴和豪放思致 。诗人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焕发 。也因此,其逢秋而不言悲,标新立异,令人称赞!也正应和了刘禹锡的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然而正是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即简单又明了,却一直不被正确解读过?!你所理解的,真的是杜牧的原意吗?
那么今天你看完我这篇解读文章,绝对颠覆你对这首诗的原有认知!
首先,这首诗流传到现在,出现有两个版本,主要争议是第二句的第三个字“生”或“深”,当然也是因为历史流传原因,大家对诗意理解的不同导致了两个版本的出现 。那么当年杜牧肯定只用了其中一个字,到底是哪个字呢?今天我们也将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解开这个谜题,下定这个结论 。接下来,我们开始解“诗”!
开篇一问:假如你是诗人杜牧,你会如何解读这首诗?(因此,接下来我们也会穿插一些以杜牧本人的第一视角进行解读,更有趣!)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首先,从标题开始——《山行》 。
山行,现在主流版本的解读都是理解为:在山中行走 。嗯,从字面上看上去好像没什么毛病,但是!如此解释,就不顾及诗人的当时感受的吗?就算你忽略诗人不计,起码也把诗正文中的内容先看一遍吧?起码也结合一下全诗的情况一起进行分析解读吧?我想若是杜牧他老人家知道你们这样解读,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非得吐血不可!PS:杜牧:我一把年纪了还山中行走?我诗中的第三句不是明明写清楚了嘛?“停车”!车!老夫乃是驾车而来到山中旅行的!驾车旅行啊,自驾游啊兄嘚!山中行走?都说了是远山了,想累死老夫啊?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哈哈!所以呢!联系全诗内容,统一到标题之上,那么“山行”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到山中旅行!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这个“行”字很容易理解啊!我真的很纳闷,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多版本都解释为“行走”呢?我们现在也经常这么用这个字义呀!比如:北京之行,海南之行,欧洲之行,简写也可以省略“之”字,所以_原题为不省略助词,那就是“山之行” 。我想,这样解释大家应该更为清楚了吧?(拓展知识:有了解日文的朋友就可以很容易了解到,在日文表达中也是这种写法:山の行 。)
然鹅……就是这个标题的理解错误,直接导致了第一句诗的错误理解!我们接着往下聊:
诗的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在纠正对第一句诗的错误理解之前,我们先来就本句诗最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点先做一下解读,那就是最后这个“斜”字?读音的争议!到底应该读xié,还是读xiá呢?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应该读xiá比较合适,因为可以与后面的“家”和“花”形成押韵a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老师也是教我们读xiá,甚至课文上也特别注释“古音读xiá” 。这样看都挺好的呀!但为什么最近专家却被骂,怎么可以又改成读xié了呢?那是因为,专家翻了翻《新华字典》突然发现,这“斜”字只有一个读音,按照国家通用标准语言“普通话”就只读xié!所以,专家幡然醒悟:同学们呐!我们学校教的是普通话,普通话,普通话啊!所以普通话大家统一就只读xié!PS:杜牧先森:对滴哦!我乃大唐朝人士,我那个子懂得什么普通话咯?我们当时流行河洛话,就是你们现在的闽南话,读chhǐa,哎,押韵a 。要不大家试着用闽南话读一下看看嘛!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所以呢,那个什么“古音读xiá”,哪门子个古音啊?对现在普通话而言,那也都是方言 。所以回归到正确的普通话教学来说,读xié是没有错滴!如果你真想都押韵读……(拓展知识:大部分唐诗用普通话读,都是不押韵的!不信你来一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普通话读一个字都押不上韵,也不妨碍它成为千古名篇呀!因此读唐诗,你可以用粤语、闽南语、客家话、西南官话等 。)
回到第一句诗上来,为什么现在很多解读把诗题理解错误,便把第一句诗也错误理解了呢?回顾“山行”被错误理解为在山中“行走”,而第一句诗的大多解释版本便是把“远上寒山”理解成了“登上”远处的寒山!登上?又成了用脚行走登山了 。再次强调,很明显诗人是驾车上到山上才停车的 。乘车上山,不是步行登山 。而远上寒山,其实也可以说成“远游寒山”,即到远处的秋寒山林之上旅行旅游 。所以,这第一句就被这些不顾后文内容,望文生义的后生们给带跑偏了!
因此这第一句的正确解释就是:乘坐车驾来到远处的秋寒山林之上旅行,(看到)石头铺凿的小路弯曲陡峭 。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好,这第一句,应该没有问题了吧?我们接下来看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
第二句诗也是极具争议的一句,其争议点主要集中在第三个字上,到底是“生”还是“深”呢?唐朝之后的历朝历代对唐诗的整理收集文献中便已出现了这两个版本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诗人肯定也只用的是其中一个字 。那么,换做是你,你选哪个字?那么本文,将为你揭晓最接近诗人选用的答案!这层解读,便需要联系第二三两句结合起来分析 。
假设用“深”字,这句诗如何理解?——白云深处有人家 。那么还要再假设一下,假设“白云”就是白云,(划重点,这个假设很重要,请重点做好笔记),那么这句诗描述的就是:远处山林上缥缈的白云雾气,在云雾深处隐约发现竟还有几户人家 。哎,如此看上去没有什么毛病,非常合理 。但是,你发现没有,深处,描述的只是云层的厚度,是一种静态的描述,致使整句诗看上去的画面其实是静止的 。我们学过的诗词创作手法是不是有“动静结合”呀?其实第一句诗描述的是静景,所以有第二句诗这样的环境,我想杜牧也会觉得描述动景,会比较好一些吧?动景能使画面生动起来,使诗意更加升华,而不是死板板地只看个“深处”,看个寂寞哦 。因此,作为一个实力派诗人,这点细节还是能把握清楚的,所以,杜牧当年用的就应该是“生”字,生成、升起的意思 。一个“生”字,便能够让画面动了起来,“白云”在山林之中生成飘飞 。所以,大部分版本也是非常支持这个“生”字的!
好,“生”字确定了,下面就回到前面那个假设,假设是“白云”,那么,不假设呢?难道真实的事物不是白云?你猜对了,它还真的不是所谓的白云或云雾 。这“白云”,其实是炊烟!最开始我以为只有我这么以为,后来收集资料时意外在百度百科上发现,里面收录一句清代文学家的观点:清代的何焯在《唐三体诗评》中分析到:“白云”即是炊烟,已起“晚”字;“白”、“红”二字,又相映发 。“有人家”三字下反接“停车”,“爱”字方有力 。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是不是没听过?是不是很新奇?那就听我一一解析:首先正推导,为什么不会是白云?这就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从气象条件分析,深秋,傍晚,“晴天”,这种情况下,山林是不会产生云气的!本身深秋白天空气干燥,晴天的气压情况无法满足水汽凝结成云雾的条件 。所以也就不存在看到山上有真实云雾的情况 。除非下雨天和清晨!不信,你可以自己观察一下!而这里是傍晚,也就是第三句中写道了“枫林晚” 。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唐代张籍《秋山》也描述了这样的景象:秋山无云复无风 。
那么线索就进一步清晰了!这个“枫林晚”的傍晚,在加上上一句的“有人家”的家,你此刻会想到什么?傍晚时分,人家主要会在做什么?——生火做晚饭!没错!因此,结合二三句交代的时间点和人物信息,我们可以得出,此时人家正在生火做饭 。那个时候的山里人烧水做饭都是烧的柴火草薪,烟气是很大的 。烟气从烟囱冒出,远看便像是白云 。我想大家应该听过“炊烟袅袅”这个词吧?但就不懂大家是否都见过了?如今很多地方农村都开始限制烧柴火了,炊烟袅袅那般诗意的景象也就更难看到了 。
(拓展知识:推荐大家听一听邓丽君的《又见炊烟》: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描述的就是这般景象 。)因此,特地找了张照片,给大家来感受一下: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山林人家,炊烟袅袅
炊烟袅袅,如果你在远处看,还真会把它看成了白云 。再者,山高林密,你还想在白云“深”处发现人家,那就更难了!这里也便是诗人特意而为之,把炊烟看成白云,一个“生”字道破天机!“白云”在不断的生成飘动,所以才能寻着“白云”生成的轨迹,找到了人家屋舍 。掩盖炊烟的事实而说成白云,让发现“人家”便显得更有趣味和神秘,即耐人寻味,又更富有诗意 。
好,那第二句也解析清楚了,正确的版本便是:白云生处有人家 。即:在那看似“白云”生起升腾的地方,循着“白云”的漂浮的轨迹发现了山中人家 。
其实,通过对“生”字的解读,我们又得出一种新的景别划分,你发现了嘛?这个在最后总结的时候,告诉大家!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本句也有一个争议点,便是这个“坐”字 。主流版本,都把“坐”理解为“因为”的意思 。即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树林的傍晚景色 。好像单独看上去也没什么毛病,但是,你从全诗整体上看,这样表达可就不通顺了!为什么呢?这是一篇“游记”的记叙文诗,没有问题吧?那么记叙文六要素应该都清楚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而这前三句诗就是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即时间:枫林晚;地点:寒山、枫林;人物:诗人本人;起因:远上寒山;经过:望石径斜、观白云生、赏枫林晚 。好,没问题吧?于是乎,最后发出了一句结论(也就是结果)感叹总结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结束全诗,没问题吧?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深秋山林景色
这是一种解读方向,还有一种,从绝句诗体架构上分析!(拓展知识:绝句诗体本身的书写句式及其内容表达层次上,前三句都是叙事,陈述等等内容,最后一句才会是总结) 。
而如果按照现在所谓的主流版本理解的第三句“停车是‘因为’喜爱枫林晚”,这是一句结论表述,这是不符合绝句创作一般形式的 。那么,有请杜牧先森:我也不知道这帮后生怎么想的,我也只是想叙述一下,我停下车来坐着欣赏这片枫林晚,正因为有了这个欣赏的过程,才会有我后面的赞叹结论句嘛!这点你们这帮后生都想不明白?想那么复杂干嘛?该复杂一点的“白云”你们就只看作是白云,不该复杂的简单动作“坐”你们却理解成因为?乱七八糟!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接下来我们在用一种数学上的“同理可证”法来再推敲一下,如果我们把“爱”字,换成“看”,停车坐看枫林晚 。哎,这个时候,是不是更直观了?停车坐看,不坐爱了,是不是觉得这样的短语更通俗更合乎常言一些?这个是时候,我想你应该也会直接解释为“停下车来坐着看枫林晚”了吧?那问题来了,为什么用“爱”字,不符合一般生活表达词组,就要被错译成“因为”呢?经过我的一番研究,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就要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了!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一句没有存在什么争议,大家的理解都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如何能从该句找到第三句被错译的原因呢?且看我的分析,接下来就是见证新知的时候了,在这里,我将传授大家一种新的古诗理解朗读断句方法:短语断句法!这也是划分诗句层次和结构,正确理解诗句的非常好的方法 。简言之,就是要能够识别诗句中的词组短语组成!
(拓展知识:其实对于学中文而言,能够正确识别和划分一条句子的短语或词组,也是外国人学习中文感到非常困难的问题之一 。因为中文不像英文那样一条句子单词之间有间隔,一些字连在一起容易出现多种词组形式,容易造成错译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请小明用“便当”造句,小明:小狗把大便当午餐!哈哈!就是这么个道理!)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那么,我们如何用短语断句法来解析最后这两句诗呢?请看我的划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是一个连续的动作短语;枫林晚,作为伴随性的风景组合名词短语;霜叶红,名词加形容词短语;二月花,名词短语 。而我们不难看出,第四句的“于”是一个介词,介于“霜叶红”和“二月花”之间,这里理解为“胜过” 。同样的,三四句为对仗句,所以“爱”对“于”,则也可以被视为相同词性的介词作用,起到承上启下、递进的作用 。如此,你便能一眼明了,该诗的节奏所在了!而这样断句,重点介词的停顿与递进,是一种欲言又止,感情急速升华的过程 。其更能体现出诗人赞叹这美景的激动喜悦之情 。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因此,原因便找到了,断句出了问题:停车/坐爱/枫林晚 。?错误地将“坐”和“爱”组成了一起,造成了错译 。杜牧先森好奇地问:你们……就那么,喜欢,坐爱……吗?
所以呢,我们把第三第四句翻译成大白话,便是:停下车坐着欣赏这片令人喜爱的枫树林傍晚风景 。(看那)被霜打过的枫树叶真红啊,胜过了二月盛开的春花 。
因为本诗的一篇描写旅行风景的诗篇,因此,我们在赏析这类诗时,也会为它划分景别 。而目前几乎所有的版本只是划分远近景,即一二句为远景,三四句为近景 。上面我们在解读第二句“生”字的时候,最后提到,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景别划分,其实就是静动景划分 。(请看下图)正是这种动静结合,使得全诗画面更加鲜活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 。你get到了吗?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至此,我们把全诗都解读完了,最后总结一下:赏析古诗,一定要懂得从全诗整体出发,要懂得用联系的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切勿孤立地看待问题 。并且要懂得运用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分析诗中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而掌握诗人的创作背景和依据 。学会运用“短语断句法”,正确地对诗句的结构进行剖析与断句,是帮助你正确阅读和理解诗句的高效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切记!切记!
最后,附上朗读断句稿及白话翻译:
古诗《山行》解析,最难的唐诗10首

文章插图
白话文翻译:《到山中旅行》 杜牧
乘坐马车来到远处的秋寒山林之上旅行,(看到)石头铺凿的小路弯曲陡峭 。
在那看似“白云”生起升腾的地方,循着“白云”的漂浮的轨迹发现了山中人家 。
停下车来坐着欣赏这片令人喜爱的枫树林傍晚风景 。
(看那)被霜打过的枫树叶真红啊,胜过了二月盛开的春花 。
如果你喜欢我的解读,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后期还会继续为大家解读争议古诗词,如果你有感兴趣和不理解的古诗词,也可以评论留言或私信告诉我 。希望能够以我的独到见解,为你解疑释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