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哪的


什么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哪的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江西赣州的客家人 , 我很有必要回一下 。我姓李 , 祖上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也就是客家第三次大规模南迁来的江西 。先是唐朝安史之乱 , 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 , 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迁 。唐末黄巢起义 , 又有大批中原汉人南下迁入闽粤赣区 。如宗室李孟 , 由长安迁汴梁 , 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 。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 , 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 , 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南迁者远者多由今河南光山、固始 , 安徽寿县、阜阳等地渡江入赣 , 更徙至闽南;近者则从赣北或赣中迁至赣南或闽西 , 或粤北、粤东边界 , 而此时客家语开始萌芽 。客家语的发音 , 继承了较多五代两宋时的中原语腔调 , 也说明了这些 。
所以 , 我们的客家文化既包含了所以以客家语为载体的文学作品 , 如客家歌谣、客家民间故事、客家山歌(文本)、客家山歌剧(文本)、采茶戏(文本) , 文人创作中的方言小说、方言诗等 。又包含了客家围屋、土楼等建筑文化 , 祠堂、山神、纱神、土地神、傩等信仰文化 , 还包括婚丧嫁娶 , 年节等风俗文化 , 更包括擂茶、粉龙床、油琪、腐乳、梅菜、酸菜等饮食文化 。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 民间舞蹈 。仅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就有:丰顺浦寨的火烧龙舞、南雄的香火龙舞、大埔与饶平的花环龙舞 , 梅州市槐店的文狮子舞、大埔清溪的仔狮灯舞、东源的金龙狮舞 , 饶平的布马舞、五华的竹马舞、紫金的纸马灯 , 平远的船灯舞、紫金的花船舞 , 兴宁的杯花舞 , 韶关的舞春牛 , 大埔的鲤鱼灯舞 , 以及席趣舞、莲池舞、织女穿花舞、落地金钱舞等 。
工艺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剪纸工艺:汀州剪纸工艺源于清代帝后生日摆万寿 , 民间张贴红签(剪纸图案)以表庆贺 。后来逢春节或新婚喜庆 , 多巾红纸剪成的各种艺术图案或文字 , 寓庆贺祝福之意 。传统图案有“鸾凤和鸣”、“松鹤延年”、“梅兰菊竹”、“寿星”等 , 文字有“福 , 禄 , 寿 , 喜”等 , 多出自巧妇之手 。民间剪纸不限于妇女 , 有专门剪纸刻纸的艺人 。各种图案应手而成 , 巧夺天工 。
手扎工艺:客家手扎工艺品种繁多 , 依物施艺 , 各具特色 。主要有彩扎 , 灯扎 , 纸扎和花扎四种 。代表有:连平忠信花灯、客家龙灯 。
雕刻工艺:五华石雕
而其中客家文化的内核 , 应该是属于这个族群的精神 , 客家精神是由客家历史打造出来的 。客家历史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创业史 。为了生存、发展 , 长期的迁徙、流浪 , 颠沛流离 , 逐步地摆脱了中原“安土重迁”和“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 , 树立起“四海为家”的新思想 。也就是长期的颠沛流离 , 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必须奋力与自然、与社会抗争 , 努力拼搏 , 胜利者 , 就是这些敢于拼搏、敢于冒险进取的强者 , 他们终于到了彼岸 , 获得新生和发达 。客家先民在中原老家受到儒学的传统教育 , 宗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 。
【什么是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哪的】离开中原背井离乡 , 长期的流浪生活 , 更体会到宗族、家族合力的重要性 , 更加巩固和加强了宗族家族观念 , 于是敬祖睦宗的思想观念显得十分突出 , 扌背父骸 , 聚族而后 , 修族谱 , 修宗祠十分突出 。客家先民在饱尝长期离乡背井痛苦之后 , 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家不知娘辛苦 , 出外方知慈母情” , “在家千日好 , 出门半朝难” , 于是更加戚恋家乡 , 并深刻体会到家、乡、国命运一体 , 荣辱与共的关系 , 使爱国爱乡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在各个方面 , 显得尤为突出 。客家精神的表述有繁有简 , 有长有短 , 可以函益意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 但最为突出 , 最为本质的可以归纳为“勤劳勇敢 , 开拓进取 , 慎终追远 , 爱国爱乡”十六个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