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材于斯为盛,惟楚有才于斯而盛什么意思

惟楚有才于斯而盛什么意思

楚有材于斯为盛,惟楚有才于斯而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惟楚有才于斯而盛,翻译就是:楚国人才辈出,在这里更是多 。“惟楚有材”,出自《左传》 。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 。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
楚有材,于斯为盛
楚有材于斯为盛,惟楚有才于斯而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唯楚有才于斯而盛”的意思是: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
唯楚有才于斯而盛
拼音:
wéi chǔ yǒu cái yú sī ér shèng
原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
【楚有材于斯为盛,惟楚有才于斯而盛什么意思】释义: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
出处:
1、“惟楚有材”:《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
2、“于斯为盛”:《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解析:
1、惟:语助词,没有意义 。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 。
2、斯:是这里的意思 。
造句:
1、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楚餐厅菜品精致,当得上:惟楚有菜,于斯为盛 。
2、如果说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尊重与解读湖湘文化最有名的一处牌匾,那么第二处便是在二酉山——“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的二门上赫赫书写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甚”八个大字,意思是说楚湘之地,都得益于湖湘这块热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据湖南学者研究,认为湖南之所以能在中华文明历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因为来自于湖湘文化的精神,这就是“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精神,它成为湖南士民敢于冲决网罗的文化底蕴,演化出强烈的求新求变精神和坚决的反封建精神 。湖南人卓励敢死和勇为天下先的气质风格鲜明地构成了湖湘文化中的“独立根性”,以及“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品格 。
唯有楚才于斯为盛是什么意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分别是湖北武昌凤凰山麓一座木构牌楼的名句和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对联 。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 。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即楚材晋用的典故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 。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说法有考证出自康熙四十八年安陆知府杨绿绶撰写的《创建阳春书院记》,杨知府认为创建书院的目的,“一以仰古人,一以开后学,欲使肄业其中者,词擅《阳春》,文赓《白雪》,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文章第一次把“惟楚有材”和“于斯为盛”两个成语组成一个新的词组,并赋予了新的意境 。《湖北通志》记载: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湖广巡抚林天擎到武昌贡院祭拜孔子时感叹“惟楚有材”,撰入《武昌府学重修记》中,百余年后的康熙年间,“惟楚有材”四个大字被写成匾额,悬挂于武昌贡院牌楼上 。
嘉庆年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楹联悬于岳麓书院山门,1933年该联曾移挂湖南大学新图书馆,后毁于日机轰炸 。1984年,湖南大学又根据原件照片复制,复挂于书院山门 。此对联因岳麓书院名声大噪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武昌贡院及牌楼被毁于兵祸 。咸丰八年(1858年),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主持重修武昌贡院及牌楼 。时任兵部右侍郎的曾国藩重新题写“惟楚有材”四字匾额,重新悬挂于武昌贡院牌楼上 。1958年,此牌楼因大风而倾覆 。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意思是: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这里人才鼎盛 。惟,语助词,没有意义 。这句相当于“楚有才”,“惟”并不是简单的和“唯”对应的 。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 。
其中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意指楚地出人才 。常用于湖南湖北地区 。以湖南省长沙市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闻名于世 。
楚有材于斯为盛,惟楚有才于斯而盛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至于“斯”,是这里的意思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 。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 。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 。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
1655年,林天擎到武昌府学(今武昌解放路西,大成路北)祭孔,诸生向他反映,武昌府学为鄂省乡学之冠,但校舍破败不堪 。
后之龙摅鹏奋,何可数量?” 自林天擎后,武昌府学“嗣是代有修葺”,而且重视培养“楚材”的文字屡见于湖北方志 。1732年,湖北巡抚王士俊说“楚材号天下久矣”,并希望“从此楚材辈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