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年下”,为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 。腾月三十,扫庭院、贴春联及年画 。晚饭吃水饺(乡间俗称“扁食”),放鞭炮 。初一合家早起谓之起五更(亦有彻夜不眠者,谓之守岁,多系青年人所为) 。供祀祖宗及诸神神位 。五更为节日高潮,灯笼高悬,鞭炮声不断 。家中晚辈向长辈磕头,然后合家北食水饺 。饭后人们走家串户,晚辈给长辈磕头,并以“见面发财”、“年下好”等吉祥语相互祝贺 。从初一(多从初二) 开始,人们穿着一新,串亲戚,拜朋友,直到初八、九以后,尚有串亲者 。建国后,城镇机关多聚会团拜,开展有益的文爆活动.农村中虽多依旧俗,但已很少从事迷信活动 。
二、破五
正月初五,称为“破五” 。早饭吃水饺 。此日一般不串新亲戚 。亦为一年中第-个“杨公忌”,停止一切活计,尤其妇女,不动针线,休息一天 。
三、送火神
送火神的活动在正月初七晚上 。旧俗为怕火神在家作祟,人们用柴草绑作火把,点着送至村外十字路口,意为已将火神送走,家中一年不招火灾 。
四、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小年下” 。晚饭吃水饺 。天黑后,大街小巷,遍布花灯,争奇斗巧 。各种焰火,五颜六色,人们争相观赏,称之日“看灯”也有的村庄举办的扭秧歌、踩高跷、跑花船、玩狮子等民间艺术活动,新婚妇女、在十五晚上或十六凌晨,被娘家接回,谓之“叫闺女”,民间有新媳妇在家“过十五不过十六的说法 。
五、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动节 。民谚日“二月二,龙拾头”,是说雨天将要打雷俗于二月初一傍晚,在庭院里和麦场上,用草木灰围儿道圆圈,以代粮仓,称之之“围仓” 。当中挖一小坑 。放上五谷杂粮,预祝五谷丰登之意 。
六、清明节
传说此日鬼门关闭 。儿女要为死去之亲人烧纸扫墓 。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传为纪念春秋时隐士介之推而设,后二节合一 。旧时民间于此日禁火寒食,门上插柳枝,封坟烧纸 。建国后,人们多在此日祭扫烈士陵墓 。农村大多依然封坟添土,妇女烧纸哭坟 。
七、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五月端五”,为屈原投江纪念日 。旧俗此日吃粽子,今此习已废,只于此日改善生活而已 。
八、五月十三
传说此日关公磨刀,是下雨的日子 。旧时旱年于此日祈雨 。建国后此习已废成为农村中改善生活的日子 。
九、六月初一
农村于此日改善生活,多吃水饺,沿袭至今.
十、七月七
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于是日相会 。民间传说是日夜深时于葡架下可听到牛郎织女的私语 。女孩于是日夜设瓜果供奉织女以“乞巧” 。今此俗已废 。
十一、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民间亦称“鬼节” 。儿女于是日上坟烧纸祭祖 。
十二、八月十五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为春节之外最大节日 。旧时、晚上皓月当空,家家设月饼、水果于庭院,合家赏月,称为“圆月” 。今圈月之风已废 。人们多千中秋节前后走亲串友,携礼相馈,从十五日下午开始,三、五日方止 。
十三、九月九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旧时士大夫于是日登高宴饮,插集黄以避邪 。民国以后此风已废 。
十四、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为鬼节,是上坟烧纸祭祀之日 。
十五、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亦称是日为“交九” 。多于此日吃水饺,俗谓“安耳朵”,以防冻掉之意 。
十六、腊八
【河南范县风俗习惯】腊八是农历腊月初八,旧俗各家以粘米、大枣、绿豆等煮粥为食,称“腊八粥”
十七、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 。俗传灶神于此日升天汇报举家年内善恶等事、故各家以芝麻糖等祭灶,并祷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等语、家人有外出者、此日必返 。今祭灶之风已废 。
推荐阅读
- 河南秋天哪里好玩
- 凉皮水可以隔夜吗
- 南阳几个区几个县
-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每年学费多少
- 吃土馍都有那些好处,河南济源的特产是什么
- 吕布的墓地发现了吗在哪发现的
- 正宗河南胡辣汤的步骤 河南正宗的胡辣汤配方
- 七里营镇哪个村要搬迁
- 河南炒刀削面的家常做法
-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