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亭长是什么
【汉朝亭长是什么】乡官名 。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 。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出土云梦秦简有“市南街亭”等语 。《续汉书·百官志四》刘昭注引蔡质《汉仪》,谓洛阳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城门,每门一亭 。《汉书·百官公卿表》则谓十里一亭 。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 。此外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其职掌与乡间亭长同 。东汉后渐废 。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 。唐代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之都事、主事下设亭长,掌门户启闭之禁令诸事,为中央官署中最低级事务员 。
推荐阅读
- 微信游戏怎么删除 微信是什么时候推出的
- 信息就业网封库是什么意思
- shareholder是什么
- fossil是什么档次的手表
- 凤仙花的每个生长周期是多少天
- 房子长期不住如何处理
- 衣服随身款是什么意思
- 思域缝线是什么颜色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意思是什么
- 建行10万小额贷款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