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典故:
在《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上记载:“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意思是陶潜送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告诉他∶ “以你每日的开销费用,你是难以自己供给自己,现在派一个仆人帮你砍柴汲水 。”又《晋书.卷四十一.刘寔传》上有:“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 。”这里的“薪水”都是指砍柴和汲水,就是烧火煮饭之意,也可以称为“柴水” 。
但是,后来人们逐渐得都把工资称做“薪水”,如《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这是家兄的俸银一两,送与长兄先生,权为数日薪水之资 。”另《文明小史.第四十二回》:“学生技艺日进,教习一律优加薪水 。”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有多种称法,如:“月给”、“月俸”、“月钱”等 。在魏晋六朝时,“薪水”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渐渐成为日常生活开支费用的意思 。如《魏书.卢昶伟》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 。”这里的“薪水”即为日常费用 。而明朝时曾将俸禄称为“月费”,但后来又改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费用的支出 。
现今我们上班族按月领取的工作酬劳金,其实就跟古代的月俸、月费是一样的,主要目的也是用来支付日常生活开销 。所以人们也就把工资称为“薪水”了 。
文章插图
我们汉语里,为何把“工资”叫作“薪水”?
薪,是烧火煮饭的柴 。
水,是家里喝的水、用的水 。
“薪水”,就是木柴和水,请问,我们的汉语里,为什么管工资叫薪水呢?
这件事情的典故很有趣 。
其实,源头就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 。史料《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收录了陶渊明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信中是这样说的:“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个意思:
“我(陶渊明)的儿子呀,你这点收入啊,连养活你自己都成问题,现在你爸我,给你送来一个仆人,这个仆人可以帮你砍柴劈柴(薪)挑水煮水(水) 。”
这,就是汉语“薪水”一词的典故和出处 。
大家知道,古代的读书人,读圣贤书,耻于谈“钱”,所以,每当谈到“工资”的时候,就用陶渊明的“薪水”来指代“钱”,附庸风雅,本来是谈钱的,用“薪水”指代,就显得很文雅 。
文学家陶渊明,至死都想不到,他写给儿子的信里面的“薪水”二字,竟然变成我们汉语中的一个特定词汇 。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俸禄 。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粮食、钱币等 。现在很少使用这种说法了 。
【俸禄为什么现在叫工资】现在叫薪水,薪的意思是木柴,多指柴火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上记载:“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意思是陶潜送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以后你每日开销费用,你是难以自己供给自己的,现在拍一个仆人帮你砍柴取水 。”而晋书.卷四十一》上则是:“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 。”这里的“薪水”都是指砍柴和取水,就是烧火做饭的意思,也可以称之为“柴水”,但是后来人们逐渐地都把工资称之为“薪水”,如《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这是家兄的俸银一两,送与长兄先生,权为数日薪水之资 。”另《文明小史.第四十二回》:“学生技艺日进,教习一律优加薪水 。”到了当今,我们上班按月领取的工作酬劳,其实就跟古代的月俸、月费是一样的,主要目的也是用来支付日常生活开销 。所以人们就把工资称为“薪水”了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吃完螃蟹不能吃柿子
- 北京玺源台为什么不卖
- 马龙现在多少个世界冠军头衔了
- 华为电视为什么功耗低
- 为基为舵还有为什么
- 请问榴莲为什么被称作水果之王
- 7or9为什么突然火了
- 经期为什么不能吃雪燕
- 自制洗鼻水为什么要烧开
- 为什么老虎不适合在非洲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