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拳打激能与乱拳打死老师傅前辈武者总结的“拳打激能”,与现代竞技体育常说的“保持运动状态”原理相同 。但即使是现代顶尖运动员,想随时随地的保持巅峰期的运动状态都是非常困难的 。拳打激能只是武者要追求的理想状态,并非真实和普遍情况 。
而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傅更多的是运动经验和思考提炼 。如果没有教练达马托,拳王泰森有可能只是二流拳手 。但与李小龙一样,现有资料没有发现达马托的职业战绩或者实战影像,不能用双重标准评判传奇人物 。
二、拳乃末技与武士、骑士拳乃末技,一般指的是赤手空拳的“白打”,位列十八般武艺之末 。但还有一种解释 。中国封建社会时的“九流”:上九流是一流佛主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买卖六庄田,七偷八盗九要钱 。下九流是一流秤二流斗,三流屠户四流套狗,五流修脚六流剃头,七流娼八流唱九流吹手 。而“侠,以武犯禁”成了不入流的“弼马温”,武术也就成了“末技” 。
对比邻国日本,他们有“武士”阶层,与中华武术一脉相承的剑术、柔术和唐手等武技才能比较好的保存传承下来,并在现代革新壮大 。不可否认,日本的“武士道”曾经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让我们丢失了“尚武精神”?谁让我们“重文轻武”?
文章插图
日本人撰写的中国武术史
对比欧洲,他们有“骑士”阶层,击剑、摔跤、拳击不断完善,成为最早的、也是普及度较高的全球性运动比赛项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沦为民间自发性运动的中国跤,还有默默无闻支撑现代"甩棍"的重要武技“短兵” 。
三、打法定须先上身与三年拳打不过半年跤看似矛盾的谚语,其实是因材施教和时代、社会的烙印 。
低配版:典型案例就是新兵训练和学生军训时普遍教授的“军体拳” 。主要目的就是“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
例如:同样是挎剑习武,韩信武技不高才导致“胯下之辱”;项羽却能“力拔山兮气盖世” 。生理和天赋的差异决定了有些人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跑错了方向 。
【民间散手技击的没落 黑龙十八手打死人案例】标配版:侦察兵、特警专项习练的”擒敌拳”“捕俘拳”“黑龙十八手”等 。这些拳法与军体拳都是传统武术改编而成,但更为凶狠实用,除了套路练习,还有严格的对打实练和完整的辅助功法,如蝎子倒爬功 。
这种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专项封闭训练、快速养成的擒拿格斗,就是标准的“打法定须先上身” 。
高配版:如专业的拳击、散打和摔跤队 。他们不像民间武者要为五斗米折腰,也不像侦察兵还有情报、射击、伪装等其他非格斗类训练 。专业队有科学营养的配餐、完善的医疗康复、完备的系统训练、高强度的实搏对抗 。
文章插图
专业散打运动员
最重要的是:只有专业队或者职业队才能践行“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久练为功,搁下稀松 。”的古训 。但这个阶段已经是大多数民间武者或者侦察兵望尘莫及了 。
豪华版:以明星拳手为例,他们除了专业队的物质待遇,还有多名高水平的陪练和不同武技的教练指导,用众星捧月来形容是不夸张的 。每年还有数场与不同国籍、不同流派的拳王竞技比赛,通过“见手”实证检验、取长补短 。
文章插图
张伟丽和她的教练们
曹晏海、柳海龙、张伟丽等优秀武者的成功,既有远超常人的天赋和勤奋,更是“时势造英雄”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小妖
责任编辑:锦瑟
推荐阅读
- 桓景除瘟魔是不是民间故事
- 古人作揖是哪个手在上面
- 借网贷高炮不还会怎么样
- 山西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 拿人手短是什么意思
- 关于戳筷子习俗
- 陈年老醋打碎了好吗的意思
- 年的来历和习俗
- 清明节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传统食物有什么
- 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