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员外是什么意思
【古时的员外是什么意思】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
“员外”这个词在历史上的发展如下:
1、隋朝之前的员外,都在官名上加“员外” 。如,三国魏末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
2、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设二十四司,各司的次官为员外郎 。以后各朝,六部各司的正副主管都称员外郎 。员外郎在编制定员之内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多为六品或七品;
3、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
推荐阅读
- 关于牙齿的成语
- 怎样陪伴抑郁症患者
- 美图秀秀黑白滤镜在哪里 有了解的吗
- 抛物线的焦半径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抛物线的焦半径
- 建筑类的本二学校有哪些比较好
- 拉美的栽培是怎样的
- 鱼香肉丝怎么做法好吃 制作鱼香肉丝的方法
- 少年期长痘痘怎么办 青春期祛痘的方法
- 海蜇可以放在冰箱的冷冻里吗
- 天然维生素e和普通维生素e的区别是什么 区分天然维生素e和普通维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