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辛苦种地最后却赔钱了?

农民种地赔钱的主要原因有二:一为种植规模过小,收支不成比例;二为市场得不到保障 。中国农业方面的问题可借鉴日本的经验,都同为保障农民利益,但日本政府的做法却是相对有效的,日本农民占的比例很小,但为什么美国一直无法撬开日本的农产品市场呢?问题就在于一小部分日本人的利益依然会得到国家的重视 。我憎恨日本,恨他们的教育如此得道,从精神上就能让全民能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性,以至能支撑整个国家的发展,不至于像中国人在国内赚钱,却反赴国外消费;我憎恨日本,恨他们的服务业如此深得人心,不至于像中国市场不把信誉放在首位 。农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民一辈子任劳任怨

其他网友观点

小编不但要解释为什么,还要说说怎么办 。

先说说分析思路 。既然涉及了“钱”,就一定要先用经济学的眼光来分析 。经济眼光分析完,要通过经济手段、金融手段来解决,实在不行再诉诸政策 。

先谈经济,看问题成因

说到赚赔,就要谈市场;要谈市场,就要谈供需 。某种农产品供给大了,虽然收成多,但需求没有明显变大,平时一天一斤米的饭量,不会因为收成多,大家就都一天吃两斤,所以价格上不去,丰收也不会明显增收;收成少的时候,供给小,价格高,但需求不会完全稳定,农业替代品很多,黄瓜贵了可以买白菜,油菜贵了可以吃菜花,即便某些产品产量少价格高,老百姓可以吃别的去 。另外,以前的农产品整体收成靠老天爷,现在的整体收成看市场行情:去年香瓜赚了钱,今年农民们就一窝蜂全种香瓜,市场上香瓜一下就多了,价格就下来了 。具体数据可自行分析,不做赘述 。

供需、产品替代谈完了,再看看产业链,农民其实处于农业产业的中游,上游的土地、化肥农药、农业机具这些价格控制不了,且价格波动很小;下游受采购、物流的挤压,农民的议价能力很弱;所以再辛苦,农产品生产的成本也压不下去,但市场定价权又不在农民手里 。产业纵向看完了,看看横向的内部竞争:农民做为一个生产环节,同类农产品内部竞争其实蛮激烈的,农户比较多,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农产品摆脱同质化的事咱们以后另起一个专题去分析),而且刚才也讲了,农产品替代品丰富,虽然整体来看,农产品是刚性需求---老百姓每天必须必须必须吃饭,几天吃不上饭就要造反;但细致到各样具体的农产品,没有一样是刚性需求---一个月不吃饭会造反,一个月不吃大米饭就会造反吗?不会,因为还有面条、棒子面、小米、绿豆……

所以综上所述,农产品是处于产业中游,议价能力弱,竞争激烈的一个行业,即便你在超市看到了某项农产品很贵,也不代表生产它的农民能赚钱 。农产品的生产者其实很弱势 。

再来谈谈解决方法,三个方面入手:经济、金融、政策

经济手段:

【为什么农民辛苦种地最后却赔钱了?】1. 市场预判:生产不要跟风,要预判 。去年赚钱的,今年就不要跟风做了,连续几年都不赚钱的,先研究研究,没准就是个机会---别人不生产了,市场供给就小了,价格就有可能高了,这时候你来生产,收获的时候,市场上就你家有,你说你不赚谁赚?

3.形成垄断(卡特尔):庞各庄西瓜出名,庞各庄弟兄们联合起来跟上下游谈判,集中采购农机具,集中与市场议价,提升议价权,压成本,提价格 。

4.与上下游合作:沃尔玛家乐福都有指定采购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上是他们控制质量,农民自主生产,农民承担的市场风险小 。

2.差异化竞争:都生产草莓,你比别人早上市,或者比人家晚上市,就是所谓的反季节,是不是议价能力就高些?你的草莓更甜些,是不是就能贵一点?上述庞各庄也是一种品牌差异化 。

金融手段:

1.农产品期货:通过期货,锁定远期交易价格,降低风险 。比如跟下游谈,无论明年西瓜价格怎么变化,我就1.5一斤给你了,西瓜市场整体涨价了算你赚着了,市场价格降了算我赚着了 。

2.产业兼并:大型农企会收购土地、生产技术、其他生产资料,甚至收购有经验的劳动力,这种机会不容错过 。成为企业员工不一定是坏事 。

政策手段

1.补贴政策:很多农产品应该都有政府补贴和政府统一收购的,价格可能不如市场高,但也不会因为市场变化有波动

2.基层政府组织发展:有些基层政府为帮农民致富,会帮助农民开展生产项目,有些效果确实不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