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特有的民俗 东北的习俗

东北风俗(东北特有的民俗)紫荆花艳丽芬芳 。
民间故事
龙抬头日
王丽英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据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掌管性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那时起,雨将逐渐增加 。因此,这一天被称为“春节” 。中国北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行云流水 。”民间谚语 。
每当春节来临,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每个家庭都会在今天早上提着灯笼去井边或河边打水,回家后,他们会点灯、烧香和献祭 。在过去,人们称这种仪式为“介绍天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面条、油饼、爆米花,比作“摘龙头”、“吃龙胆草”、“金豆开花,龙王升天,云雨,五谷丰登”,以示吉祥喜庆 。
中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童话 。武则天成了皇帝,惹恼了玉帝,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禁止在大地上下雨 。很快,掌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家庭的哭喊,看着饥民的惨状,担心天下断绝,违背了玉帝的旨意,天下下了一次雨 。
玉帝得知龙王被打到了凡间,被压在山下受罪 。山上立了一座纪念碑:龙王的雨违反了天道,要罚他一千年 。如果你想重新进入凌霄馆,你不能等到金豆开花 。
为了救龙王,人们到处寻找盛开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2月的第二天,人们在晒玉米种子的时候,以为玉米像金豆,炒的时候就开花了,不就是说金豆开花了吗?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在院子里立案为盛开的“金豆”烧香 。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有人救了他,便大声对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见天下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金豆花开了,就不得不上谕龙王回天,继续为天下制造云雨 。
从此,民间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二月初二,人们爆玉米花吃 。
事实上,农历二月之后,“雨”节气到来,冬季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会逐渐增加,这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征 。
“2月2日龙的升起”象征着春天回归大地,万物复苏,这在天文学家中有另一种解释 。天文学家表示,“二月二龙抬头”概念的出现,与古代天文学对恒星运动和农业节气规律的理解有关 。在古代天文学模型中,28个星座在周日和黄道被识别出来,被称为“二十八宿” 。古人将这28颗星按东南西北分为四宫,每宫七宿,四宫又按其形象附赠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宫被想象成一条由北向南延伸的龙,由30颗星组成 。恒星相对静止 。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龙星座与太阳同向时,太阳光就会淹没星星,人们就看不到天上的龙了 。一段时间后,地球的位置发生了偏移,龙星座将重新出现 。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并用它来判断季节 。被称为“龙角”的东宫七夜的第一夜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正是春天来临的时候,所以古人把它的出现视为春天的标志 。此时恰逢中国农历二月阴雨节气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龙是负责管理水的神,这就引出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
关东有剃头龙的传说 。有一句老北京的顺口溜:“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就抬头 。”民间有一种说法,第一个月不允许刮胡子 。为什么呢?传说我叔叔剃光头的第一个月就死了 。“二月二,龙抬头”那天,龙抬头,人的头该剃了,理发店生意火爆 。对于第一个月不剃光头的孩子,据说他们是在努力“剃光头、理头发,他们很有勇气 。”同时,年初2月2日,也是私立学校开学的日子,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一天剃头上学 。
二月初二的习俗,除了炒玉米,北方旧俗中最流行的是“龙头龙背”,也叫“龙头钱龙”,即把厨房的骨灰从室外的井里撒出来,一路撒进厨房,绕着水箱打转,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灰龙 。《万树杂记》中记载的明代沈邦道:“大家都叫二月二为龙首,乡亲们用灰从屋外吹进厨房,绕着水缸旋转,叫引龙回去 。”
关东二月初二也有吃猪头肉的说法 。自古以来,猪、牛、羊一直被用来祭祀神灵,后来被简化为三种动物的头,猪头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宋代《丘迟笔记》中记载的另一个故事,王忠岭平定巴蜀后非常饥饿,所以他闯入了一个小村庄的寺庙,但他遇到了一个喝醉的和尚 。王忠岭怒不可遏,想把他斩首 。然而,他很惊讶,转向他要食物 。很快,和尚端来一盘“蒸猪头”,并为它写诗 。蒸的时候把芭蕉叶包起来,煮的时候浇上杏浆 。清新淡雅叫劲喘,熟软真能被玉挑 。如果没有毛状根来搭配,毡状根就会吃掉藤 。王忠岭吃了蒸猪头,听了有趣独特的猪头诗,非常高兴,就给和尚取名为“紫衣大师” 。
看来猪头真的是一道美味,也是化危为安、前程似锦的吉兆 。如今有一道名菜叫“扒猪脸”,要经过选料、清洗、烘烤、浸泡、制酱等十二个步骤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烹饪,就可以上桌了 。“扒猪脸”有三种,一种是吃它的原味;二是带酱吃;是三卷煎饼 。每种吃法都有不同的味道 。“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而可口,给现代人带来美容健脑的功效 。2月2日,吃现代“猪脸”,追忆古代餐饮历史,真是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
2月2日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接“阿姨”,也就是娘家会接出嫁的女儿,所以有“2月2日接宝宝”的说法 。因为老北京人有很多礼仪,所以“阿姨”第一个月不能住在她妈妈家,第二天去了她妈妈家之后,必须当天回到她老公家 。但是二月初二,母亲一家来接女儿,住了几天或者半个月 。第一,她第一个月忙了很久,所以很累,带她回娘家好好休息 。第二,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她又要忙了,应该给她奖励 。在她被接回来的日子里,除了吃吃喝喝,这位“阿姨”只是来串门聊天,轻松愉快 。
2月2日在关东,大家都把“龙”的称号加到了食物的名字上 。吃饺子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林”;吃面条叫“龙须”;吃米饭被称为“紫龙”;吃馄饨叫吃“桂圆” 。
在这一天,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 。起床前读“2月2日龙抬头,龙不抬头我也抬头 。”起床后要把灯笼照在房梁上,一边照一边念:“二月二日照在房梁上,蝎子蜈蚣无处藏身 。”有些地方,女人不缝是怕伤了龙的眼睛;有些地方因为怕伤龙皮而停止洗衣服等等 。事实上,在农历二月初二左右,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始解冻,天气也越来越暖和 。也是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干活的日子 。
在关东,关于二月二日的传说很多,各地不同 。在北方农村,“金豆开花”被解释为2月2日炒豆、炒玉米做大酱 。因为东北的农民喜欢自己做酱料,所以有大酱料和盘子酱料 。都是2月2号炒的豆子或者玉米做的 。明亮醇厚 。
猪头,吃肉是关东民间最流行的习俗 。每年杀猪的时候,人们都会把猪头猪脚割下来,放在二月初二 。有一个煮猪头的过程 。首先,把猪头放在火上烧 。猪毛完全燃烧后,刮掉皮肤上的黑色污垢,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铁锅中煮熟 。猪头可分为上壳和下壳 。大多数人喜欢吃上壳,因为上壳有很多瘦肉,鼻子和眼睛 。有些地方有句话说,吃上壳聪明 。
【东北特有的民俗 东北的习俗】二月二的传说有几千年的历史,内容不一样,但表达的内容几乎相似 。它不仅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流传在民间的一道美丽风景 。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但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却像一棵根深蒂固的柳树,深深扎根于关东的黑土地 。

东北特有的民俗 东北的习俗

文章插图

东北特有的民俗 东北的习俗

文章插图

东北特有的民俗 东北的习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