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不缺自然水资源,为何人口不多?被哪些地理原因所限制?
西藏的水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水呢?
西藏的水以古老冰川和雪山融化的水为主,还有许多大大小小无法取用的湖泊水,而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的影响,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抵达,西藏实际上是一个降水量稀少的地方 。
此外——
西藏海拔世界最高,空气稀薄,缺氧,很不适宜人类活动;
西藏属于高寒气候,发展种养业先天缺陷;
西藏光照强烈,强紫外线强辐射,对人体又是一大威胁;
西藏地形险陵,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建设和运输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导致物流人流都不发达;
……
凡此种种原因,使得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区,大部分地方其实都是“生命的禁区”,除了河谷地带和山间盆地以及藏南等小部分区域外 。因此,不缺水的西藏,不是人口还不多,而是已经“人烟稠密”,谱写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个人间奇迹!
其他网友观点水不能养活人口,粮食才能养活人口,西藏的农业条件恶劣,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自古以来粮食产量就很低,无法养活太多人口 。
文章插图
世界人均水资源量最多的国家是冰岛,人均49.5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5732立方米)的86倍 。但冰岛的人口只有37万,人口密度只有3人/平方公里 。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值的国家中,人口上亿的国家有菲律宾(4554立方米),日本(3392立方米)、墨西哥(3278立方米),中国(2029立方米),尼日利亚(1158立方米),埃塞俄比亚(1147立方米),印度(1080立方米),孟加拉国(658立方米),巴基斯坦(265立方米),埃及(10立方米) 。全球人口上亿的国家有14个,有10个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值,其中1个属于轻度缺水,3个属于中度缺水,1个属于重度缺水,2个属于极度缺水 。
人均水资源量全球倒数第三、极度缺水的埃及,在去年成为全球第14个人口上亿的国家,人口密度已经达到100人/平方公里,实际密度远远不止,因为埃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仅4万平方公里的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沿岸 。
文章插图
水资源丰沛的冰岛为何地广人稀?水资源极度稀缺的埃及为何人口稠密?原因主要在于农业条件,冰岛水资源丰沛但纬度太高,热量太少,冻土寒漠广布,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自古以来就人口稀少 。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沿岸适合农耕,2019年埃及粮食产量2413万吨,中东第二,粮食进口量中东第一,粮食自给率达到57%,远高于冰岛(8.9%) 。
西藏的情况和冰岛差不多,西藏人口365万,人口密度也是3人/平方公里 。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西藏水资源总量4497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人均水资源量高达12.9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64倍 。水资源总量多,但多是冰川,海拔太高,热量太少,冻土寒漠广布,冬春干旱多风,自然灾害频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
文章插图
西藏耕地面积4440平方公里,内地省份中,只大于北京、上海和天津 。粮食产量103万吨,内地省份中倒数第四,人均粮食产量299公斤,为全国平均值的63%,内地省份中人均粮食产量低于西藏的有10个,集中在人口密集的沿海省市 。
青藏高原是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西藏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占比46%,海拔3500-5000米的地区占46%,海拔3500米以下的地区占8%,西藏的农业就集中在就8%的河谷地带 。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多,无霜期较长,水源充沛,土壤肥沃 。
文章插图
【西藏不缺自然水资源,为何人口不多?被哪些地理原因所限制?】▲中国年均冰雹日数分布图,青藏高原是冰雹多发区域 。
文章插图
▲西藏年降水量分布图 。
文章插图
▲西藏年气温分布图 。
文章插图
▲西藏的青稞、小麦、水稻、油菜分布,集中分布在藏东南的河谷地区 。辽阔的藏北高寒缺氧,冻土广布,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
受自然条件限制,西藏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粮食产量低,人口承载力有限 。
其他网友观点缺不缺少水和人的多少应该沒有直接联系 。
西藏,土地面积为122.82平方公里,但西藏地大并不物博,大多数土地为冰川,贫瘠的土壤无法提取足够的土地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这些冰川、高山根本不适应人类生活和居住;
西藏人口为351万人,在有限的土地上,很难满足人类的基本供给,这几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西藏的一些自然资源也面临着过渡开釆和利用 。一句话,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不了人类的增长需求 。
推荐阅读
- 宜居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谁更重要?
-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自然灾害是自然淘汰还是人类的甩锅?
- 很晚睡却很早就自然醒 为什么过了12点就睡不着
- 怎么去狐臭味自然方法 如何去除狐臭
- 大自然的奇妙现象有哪些?
- 清明节是什么节日?
- 车厘子怎么保存?
- 自然分娩时应该注意什么?
- 最小的自然数是0还是1?
- 应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我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