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这首三俗情诗 余秀华的诗
其实和你睡和被你睡差不多 , 无非
两个物体碰撞的力 , 无非就是这个力推开的花 。
无非是这种花想象中的春天 , 让我们误以为生命重新开启了 。
——余秀华
一个诗人的诞生 , 值得所有心灵洁白的人去祈祷 。然而 , 当余秀华带着这首沉睡的诗传遍大江南北时 , 却遭到了铺天盖地的诋毁和谩骂 。
【余秀华这首三俗情诗 余秀华的诗】是的 , 她的残疾和经历值得同情 , 但她并不像其他值得同情的人那样软弱和孤独 。余秀华的内心很强大 , 强大到足以面对和反击一切不利因素 。
在被贴上“三俗诗人”的标签后 , 余秀华凭借一系列操作成功获得了“小黄”诗人的称号 , 因为在诗歌的世界里 , 她从不掩饰和回避自己对男女之爱的迷恋和崇拜 。都说越缺什么越想要什么 。也许这就是余秀华的命运 。
习惯于唱中国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的人 , 在欣赏了余秀华诗歌中的直白豪放之后 , 纷纷指责她不诚实 , 内心不纯洁 , 指责她走红是中国诗歌的悲哀 , 并勒令她赶紧隐退 。
后来 , 这位著名诗人的食指突出了 。写《相信未来》的默默无闻的代表公开指责余秀华是诗人 , 却不考虑农民的痛苦 , 不考虑人类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 , 对历史不负责任 , 只关心自己的三分之二土地 。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
在主流文坛 , 余秀华似乎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 , 承受着各种责难和批评 。但是 , 谁也不能否认 , 她的诗真的活了 , 真的文艺了 , 真的有一股山泉在涓涓流淌 。比如这首《我爱你》 , 虽然还是难以脱离世俗爱情的套路 , 和她的其他作品一样是寻找婚姻的题材 , 但不妨碍它撑起现代诗歌的门面 , 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天花板 。
“喜欢”和“爱”这两个字 , 都快被余秀华磨坏了 。她曾写过一首歌《我喜欢你 , 李健》 , 在歌中她直言不讳地吐露了自己的感受 。似乎在她的文字里 , 没有任何要隐藏的感觉 。有爱就爱 , 有恨就恨 。这就是风格 。
但是 , 这首诗不一样 。虽然标题低俗 , 但内容一点也不低俗 , 甚至达到了高雅的程度 。“巴巴活” , 怎么活?这样的词语搭配 , 是余秀华的首创 , 才气十足 。我们知道有一个词叫“急切” , 形容她的急切却又无奈 。这是她对“活着”的态度 。她急切地想要逃离 , 却又无可奈何 。她只能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打水、做饭、吃药 。
但即便如此 , 她也没有放弃 。再无聊的生活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 于是她像一片陈皮一样晒着太阳 , 于是她轮流喝着香茗 , 于是她可以升起希望 。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带我走上了春天的道路 。
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压住内心的雪 。
它们太白了 , 太接近春天了 。
太美了 。“春”有两层意思 。它不仅是希望的代名词 , 也是木棉般爱情的代表 。余秀华压住所有的不如意 , 只为向往爱情 , 向往生活 , 向往春天 。这个“不适合心碎”的女人 , 在失望中寻找希望 , 寻找痛苦 , 寻找快乐 。
最后 , 余秀华把她的诗无限放大 。她想送她的情人一本关于植物的书 , 并告诉他水稻和稗草的区别 。说实话 , 这个小解释我不太懂 , 但是里面的诗意还是很清晰的 。然而 , 这句话是有用的 , 即它引出了最后的点睛之笔:它告诉你 , 春天里一片稗子如坐针毡 。
显然 , 余秀华是稗子 , “春天”是她心中最爱的心上人 。面对爱情和自己从未得到的东西 , 她必然会提心吊胆 , 生怕做错什么 , 生怕打破这份珍贵的感情 , 就像《爱的种子》里的少女 。
萧杰认为这首诗可以算是中国当代诗歌的天花板 , 诗情画意 , 有象征 , 有比喻 , 好句子 , 有内涵 。这是一件罕见的杰作 。有人说余秀华的诗太口语化了 。不就是分开写一段吗?当然不是 , 看似简单的句子 , 其实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考虑才流出来的 。余秀华不用理会他们 。毕竟有些人总是眼高手低 。
推荐阅读
- 我的铁树“劫后余生”,现在长成这样子,该如何分盆?
-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名单
-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相近的哲理句子
- 城里人出游是经济宽余吗?农村人不好出游是经济拮据吗?为什么?
- 关于柚子的吉祥语
- 庆余年影子是怎么暴露的
- 钱大掌柜跟余额宝哪个好安全些
- 庆余年范闲写的谁的诗
- 庆余年影子身份是怎么暴露的
- 有余数是什么年是闰年还是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