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
国家粮食安全很重要,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虽然现在进口粮食不难,价格也不高,一旦出现复杂的国际环境,粮食依赖于进口那是很危险的 。现实中,粮价低,收益率低,农民不太愿意种,或者说不太愿意认真、投入的种 。这就需要好好分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研究更多的措施 。
现在世界上有两种农业模式是公认比较好的,一是美国模式,走的是规模化路线,城市化率高,农民少但素质高,土地宽广,耕作条件好,适宜机械化、规模化,人工成本低,产量高,粮食价格便宜;二是日本模式,走的是精品路线,土地条件并不好,但是农业设施投入大,农民少,科技含量高,产品产量不一定高,但产品质量绝对好,城市化率高,消费能力强,农产品价格高 。至于以色列等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完善,科技含量高,但是总体产量不大的模式,因为不太具备可比性和参考价值暂不讨论 。
初步分析,我国的粮食种植主要有几个问题:
一是农民粮食种植的动力不足 。种植粮食意愿不高,主要原因是粮价太低,也不是说国家直接提高粮价就能解决问题,毕竟进口粮食到岸价比国产的还便宜 。大家可能会说,为什么日本的农产品价格又很高呢?那是因为日本人提倡消费有机、绿色的高品质农产品,提倡国产的才是最好的,而且日本农民少,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由少部分农民供应大部分有消费能力的城市人,高品质农产品根本就是供不应求,粮食等农作物价格较高而且稳定,而我国城市化率低,农民多,消费能力有限,不可能大家都来消费高品质但也是高价格的农产品,就好比只有少部分人能消费奢侈品,大部分人还是只能消费平价产品一样;
二是粮食种植的基础条件不好 。平原少、山地多,农田水利、机耕道等农业设施不完善,且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后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流转后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所以种植成本较高且单位产量不高,而美国等其他主要产粮大国在这方面的条件往往比较好,成本地,这也是进口粮食为什么便宜的原因;
三是粮食种植的成本较高 。人工成本、土地流转成本、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成本逐年上升,利润空间有限;
四是土地利用率不高 。很多土地复种指数很低,很多土地只种一季或者只种一类农作物甚至丟荒,因为不赚钱;
【为什么有人说不能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呢?】五是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和种植水平不高 。除了前面说的机械化、规模化不够以外,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科技水平也不是很高,最关键是农民素质不高,美国、日本是高素质的人种地,而我国种地的往往是老人、留守妇女等,都是因为没有其他出路或者需照顾家庭等因素才不得不种地,由于收益不高,很多人种地并没有真正用心,想的是有多少收多少,管理水平差,粗放式种植居多,且农药、化肥滥用,造成土地退化;
六是地方党委政府对粮食种植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地方经济发展任务重,而农业是最不能对经济指标做贡献的,农业里面粮食种植又是最不赚钱的,因此各地都提出农业要转型发展、要高质量发展、要多元化经营,普遍都是引导农民种植水果、烟叶、蔬菜、中药材等产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虽然没有明言不要种粮食,但客观上容易造成农民不爱种粮食 。
怎么办呢,暂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发展的问题还得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初步提几点浅见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是科技助力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一方面让能机械化的尽量机械化,另一方面提升农药、种子、化肥、农机的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科技,优化种植方式,确保增加单产的同时又能降低成本,同时个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走精品路线,毕竟还是有很多有能力消费高品质和高价格农产品的消费群体,当然这得结合市场容量来,暂时应该还只是比较低的比例,不是常态;
二是政策护航 。国家加大补贴、扶持力度,比如对种植粮食按产量或收购量进行政府补贴,确保农民有钱赚,大多数农民都有乡土情结,只要种地收入能接近外出务工的收入,大部分农民都愿意在家种粮而不愿外出务工,这样就能提升种植意愿,提升农作物复种指数,提升土地利用率,更不会让土地丟荒;
三是完善设施 。加大乡村振兴等资金投入力度,提升高标准农田比例,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机耕道等基础设施;
四是提升农村就业率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在农闲时间能在周边有其他活可以干,因为如果在家只能种一季庄稼,其余时间就没活干的话,很多人所以宁愿全年都在外务工;
五是加快城市化进程 。让更多农民都进城,而且留得住、生活得下去,这样的话,一方面有消费能力的人更多,农产品价格才能稳中有升,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来种地,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到一定比例之后,才利于将土地流转进行集中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提升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加单产 。
其他网友观点感谢邀请 。一说到粮价问题,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消费者和生产者永远不可能站到一条线上!
长久以来,我们就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以粮为纲的理念,说明粮食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在这一理念下,造成我们粮食调控方面一个惯性思维:粮食必须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让绝大多数人能买的起粮食,进而发展成“粮食价格必须稳定” 。
因此,这些年我们看到,社会上很多商品价格都在快速上涨,唯有粮食价格是在政策调控下稳步上涨——因此,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讲,很难接受 。
文章插图
除了理念问题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目前房价在居民的支出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我们一直强调安居乐业,加上医疗、教育,因此,粮价问题就再次被压了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食品价格并不低,但我们却不敢这样做,否则城镇居民又会面临一座新的大山 。
文章插图
当然,这并不是粮价不能上涨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小农经济下,靠种地致富是一种奢望 。
我们假设国内农户一年想依靠种地收入5万块钱,可耕地有限,家里最多也就6亩地,平均每亩地净收益需要达到8000元才行——这一斤粮地头销售价格就至少要卖到8块钱才能实现,但显然,这样的粮价别说我国,换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难以实现 。
这是我们的农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 。
文章插图
所以,粮价不是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现在农民苦,主要还是农民的收入来源太过单薄、不稳定,每年都要自己出去打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这才是农民活的累的根本原因 。
如果农民也能像城镇职工那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健全的医疗保障,种地就真的成为一种副业了 。
当然,就现阶段来讲,这些年我们也在慢慢改变,从合作医疗到农村养老,相信国家财政的阳光会普照进农民这个群体 。
其他网友观点
文章插图
西门观点:谁说不能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随便提,提高到现在的二十倍也没人挡你,但是能卖出去吗?
这个问题已经反复回答好多次了 。现在有很多朋友不明白国家为什么宁愿给种地农民补贴,也不提高粮价呢?
其实,国家不傻,要是能提高,早提高了 。为什么不能提高呢?道理很简单,提高了没人要 。
现在是全球经济,中国早在2004年就加入世贸组织,如今,按照协议,很多进口产品成为零关税,国内产品没有了国家保护价,与进口产品价格平起平坐,竞争力非常大,你不在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就会被淘汰出局 。
文章插图
粮食是特殊产品,关乎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所以国家在当时入世谈判时就对国内粮食进行了保护,没有一下子放开国际粮食进口 。
但,由于我国地少人多,生产粮食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太高,价格比国际粮价高,没有竞争力,所以,国内企业都想进口粮食 。你想,连自己的企业都不想购买自己农民种的粮食,出口就不用说了 。
文章插图
有人说国家为什么不提高粮价,让农民收入提高?你想,国家有那么傻吗?如果提高粮价就能增加农民收入,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种粮户进行补贴呢?不是不想提高,而是市场价格,不能提高 。
其实,国家并没有控制粮价,你可以把你生产的粮食拿到市场上,不说提高多少倍,你粮食提高到2元一斤,面粉提高到5元一斤试试,物价局绝对不管你,但有人买吗?你买吗?
再说,提高粮价会带来连锁反应,其它工业产品会大幅度涨价,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农民种地成本会更高,利润会更低,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农民 。
所以,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减少种地农民,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耕作,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利润,增加农民收入 。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一些农民不愿意种小麦了?
- 为什么现在的农作物不自己留的种子,而买种子公司的种子?
- 硫酸钾与硝酸钾肥料在补充钾元素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 果树地里长了好多野生小蒜很烦人,有什么办法可以清除?
- 人们食用使用草甘膦的农作物产品会致癌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 一到过冬,为什么有些农村频繁发生白事呢?
- 农村槐树上长的槐耳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 砂糖柑上面会有针孔是怎么回事?
- 母鸡是如何“受孕”的?为何母鸡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也能产蛋?
- 有专家说农民养猪污染空气,建议禁止农民个人零散养猪,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