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代普通话是胡语,为什么读起古诗文还是朗朗上口,韵律十足?


如果现代普通话是胡语,为什么读起古诗文还是朗朗上口,韵律十足?

文章插图

【如果现代普通话是胡语,为什么读起古诗文还是朗朗上口,韵律十足?】谢邀 。

如果现代普通话是胡语,为什么读起古诗文还是朗朗上口,韵律十足?

胡语是中国古代的西域语言,或混同梵语 。

秦汉之时,称匈奴为胡,故以匈奴语为胡语 。

东汉以后,广指外夷为胡,包括高昌、焉耆、龟兹、于阗、月氏、大夏、罽宾、印度等,而泛称这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胡语 。

南北朝以后至隋唐,特指粟特之住民为胡,以粟特语为胡语 。

总地来说,胡语是指西北区域的民族语言,这些语言和汉语是完全不同语系的 。

胡语相对于汉语来说,是一门外语 。


如果现代普通话是胡语,为什么读起古诗文还是朗朗上口,韵律十足?

文章插图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

普通话,实际上就是汉语的一种方言 。只不过被官方定为全国通用,从而在重要性上超越了其他方言 。

因为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规范而来,自然就夹杂了北京话这种方言的很多内容,北京话有相当多的内容和字词发音来自于统治了几百年的满人语言,甚至更早的少数民族语言 。

汉语本身体系从未发生断裂、灭亡 。

外来语言能够做到的,做得最多的也就是为汉语添加新的词汇 。

这些新词的数量是巨大的,但是并不会动摇语言系统的基础 。


如果现代普通话是胡语,为什么读起古诗文还是朗朗上口,韵律十足?

文章插图

满语对汉语的影响也是如此 。比如儿化音,比如北京话中常用的“咋呼”,来源于满语“chahu”,就是泼妇的意思 。但是这也只是语言的互相交流掺杂,并不代表语言本身发生了变化 。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的普通话能够畅通无阻地、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大部分古诗的原因所在 。

汉语本身的传承性,保障了大部分发音并不走样,读我们本民族文字的诗文,当然依旧是朗朗上口,韵律十足了 。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假设条件出了错误,普通话是当代汉语官话,是汉语(文字、发音、表意),而绝对不是“胡语” 。

别听一些无事生非的专家瞎忽悠 。


如果现代普通话是胡语,为什么读起古诗文还是朗朗上口,韵律十足?

文章插图

以上为简答 。详细内容另发图文(扯得更远),有兴趣者可关注查看 。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们可以做个试验,如果把全国各方言区的人各抽出一百人,把他们集中到一起生活工作,而且都操各自的方言说话,在一起溶和几十年其下一代所产生的统一使用的语言大家认为会是什么语言?我想会不言自明,那肯定是普通话或接近普通话的东北方言 。这已被众多的移民城市的演变所证实,所以我们就可以断定,东北及内蒙东部从古至今必然是操着各种方言的人在此集中溶和后,其子孙后代演变而成的语言,它不能说成是胡语,应说成是数千年来各种方言溶合后形成的自然语言 。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先说胡语胡人,哪有什么纯种汉人,汉人本就是多民族融合,是以华夏文化为载体而传承的民族,从秦灭戎、齐灭夷、晋灭狄、楚灭蛮,到最后大一统本就是各族融合,后秦至汉,汉也存在伐匈奴、服西南夷、收闽粤的过程 。至于以后的更是,中国朝代更迭不断,人口不断南北迁徙,早已融合一体了,哪有纯种之说 。

再说普通话只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方便国民教育进而已 。选择了以北方方言和白话文为基础语法,北京语音为基准音,以河北滦平为主要采集地而已,制定的一套便于推广的口语而已 。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消灭方言,而且我们回到家乡说的也都是方言 。

至于读起古文朗朗上口,更不值一说,因为普通话也是传承与古汉语啊,方言读起来也很朗朗上口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