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梅核气医案

梅核气类似西医学中的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或咽异感症,如有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故名其病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 。以妇女为多见 。其临床特点如何梦瑶所述:“咽喉中有物不能吞吐,如毛刺,如絮、如梅核 。”西医学称此病为咽喉神经官能症 。此病病程长,多见于女性 。
本病是由郁怒、思虑、恶哀、忧悉等情志因素,致肝气郁结 。
肝经经脉上行于咽喉,情志抑郁则伤肝,以致肝郁气滞,经络之气不舒,随经上逆,结于咽喉,故有如梅核之气而无其形,肝病及脾,以致肝郁脾滞,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循经互结于咽喉,故咽喉中如物梗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肝喜条达而恶抑那,故其症状,每随情志之波动而变化,时轻时重 。其基本病机为痰气交阻,凝结于咽喉部所致 。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方以小柴胡汤治疗 。
【临床应用】
陆氏34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梅核气30例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方法:柴胡、姜半夏、黄苓、党参、厚朴各10g,生甘草5g,百合30g,大枣4枚 。每疗程7剂,每日1剂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24例,减轻6例 。
【病案举例】
1.周某,女,48岁,1993年10月20日诊咽中似有梅核梗阻,吞之不入,吐之不出,已半年余,中西药间断治疗至今未愈,疑惑颇多 。患者多郁少欢,胸院不畅,咽后壁干红脉弦细夹滑,苔薄,舌红少津 。经五官科会诊、胸透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遂辨属梅核气,痰气郁结型 。施于小柴胡汤去生姜,加厚朴、百合为方,14剂而愈 。
按:因痰气郁结、气机不畅所致梅核气者,治宜调气、化痰 。由于本病多与情志有关,故调气又宜调肝小柴胡汤虽为伤寒表里和解之剂,但方药有疏肝理气解郁、清热化痰、辛通气机之效 。与本病方证相切 。又选加厚朴,以增调气、化痰、畅气机之用因本病多迁延,常有郁热损阴之变,故选加百合养阴调气由于药证合拍,故疗效满意 。
2.刘某,女,40岁,工人 。1990年5月16日诊患者于3月前因情志不遂而发病,初起咽部不适,继之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咽之不下,时有疼痛,每因情志刺激而加重经用消炎、润喉等药物治疗乏效 。耳鼻喉科检查诊为:咽喉异症 。舌质红、苔薄黄,寸口脉弦数 。辨证为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痰气交阻,蕴结于咽喉 。治宜疏理气机,解郁化痰 。处方:柴胡10g,黄芩15,半夏10g,厚朴10g,茯苓15g,苏子10g,元参15g,银花20g,连翘20g,麦冬15g,桔梗10g,陈皮1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上方服5剂后诸证减轻,守方继服3剂症状悉除而痊愈 。
按:咽喉异感症属中医学“梅核气”范畴,多由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痰气交阻,蕴结于咽喉所致 。故取小柴胡汤舒肝解郁以治其本,方中将人参改元参,配麦冬以滋阴降火;加川朴、茯苓、苏子、陈皮理气化痰;银花、连翘、桔梗清咽部蕴结之火 。药后收效较佳 。
3.杨某,女,58岁,工人,1992年4月27日就诊 。患者3月前因与家人闹矛盾而出现咽堵、胸闷、两肋作胀,并累及胃脘部胀满,不欲饮食,伴嗳气、打嗝、口苦 。自用舒肝丸无效 。查:咽部正常,间接喉镜下正常,吞水音图检查均为正常,舌苔白腻,脉弦数 。证属肝气郁阻少阳,气液转输不利,致使咽喉不利,治拟疏解少阳,调气开郁 。药用柴胡、黄芩、半夏、党参、旋覆花、代赫石、郁金、香附各10g,茯苓12g,甘草6g,生姜3片,每日1剂 。
服用4剂,咽堵好转,胃部症状减轻,唯有口干感,原方加麦冬15g,继服4剂,咽部症状全部消失 。
【小柴胡汤加减治梅核气医案】按:此症属中医学梅核气范畴,认为此病于肝,可出现肝气上逆、肝胃不和,气郁痰结,阴虚火旺等症,故可从“气”“痰”着手治疗 。而此案据临床症状从少阳入手,并取速效,值得同道共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