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加减治面神经麻痹医案、配方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受损伤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的一种病证,又称“面瘫”、“口眼歪斜” 。本病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类,这里介绍的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在小儿中也可出现 。患本病后不仅病人觉得痛苦,而且影响美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 。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导致该神经缺血水肿而致病,也可能与局部的病毒感染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风寒邪气侵袭面部经络,导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经筋失于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 。常见症状为发病突然,患者多在清晨醒来时发现一侧眼睛不能闭合嘴歪向一侧,不能漱口,面部肿胀或有牵掣感 。耳下或乳突部常有疼痛感觉,病侧面部表情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歪斜,说话漏风,口角流涎,进食时食物常停留在病侧齿颊之间,有的还可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的症状 。
【临床应用】
夏氏应用龙胆泻汤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所致之面瘫共31例 。其中,痊愈者26例,占83.87%;好转者5例,占16.13%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面神经麻痹医案、配方】【病案举例】
1.邢某,女,32岁,1999年6月2日初诊 。左眼不能闭合3天 。
患者初感左侧耳部疼痛,渐及左侧面颊麻木,左眼不能闭合,且左嘴角喝水时漏水,伴心烦易怒,口苦,舌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 。经神经科检查,诊断为面神经麻痹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黄芩、柴胡、当归、防风各10g,栀子、木通、泽泻各6g,生地黄15g,蜈蚣2条,甘草9g,5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左耳部疼痛消失,效不更方,守方服5剂 。三诊:面部麻木大减,笑时嘴角略有歪斜 。守方再服5剂病愈,随访1年未复发 。4】
按:本例患者出现口眼歪斜,左侧面颊麻木,口苦,心烦易怒,舌苔薄黄,脉弦,均为风热之邪侵犯头面肝经症候 。邪入肌肤则麻木,风热之邪中络则耗气伤血,引血动风,风动则口眼歪斜,肌肉抽动 。治以清肝经之热为法,原方去利尿渗湿之车前子,加防风祛风、蜈蚣熄风止痉以治中风口眼歪斜 。全方清肝经之热兼祛风止痉,故获良效 。
2.患者孙某某,女,52岁 。初诊时间:190年6月7日自述右侧口眼歪斜已2天 。患者于2天前突然右侧面瘫,不能闭眼,不能鼓腮,发笑时口角偏向左侧 。现症:右面部不遂,额纹消失,脸裂扩大,不能闭眼,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右耳垂下有轻压痛 。舌红苔白微腻,脉弦 。辨证:足少阳胆经湿热壅滞于上,经络受阻,治以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加银花藤、钩藤疏风通络 。药用:龙胆草10g,木通10g,泽泻10g,柴胡10g,车前子(包煎)10g,栀子10g,黄芩10g,当归10g,生地10g,银花藤30g,钩藤(后下)15g,甘草6g水煎服,1日1剂 。上方服剂,症状明显减轻,加白术12g,茵陈30g以健脾利湿,继服7剂,诸症消失,追访1年未见复发 。
按:急性面神经炎所致面瘫,中医学称口僻,一般认为是正虚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所致 。治以祛风疏络之法,但疗效往往较差 。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故认为口僻的主要病因为湿热 。面神经自小脑中脚下缘出脑后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进人面神经管,分支经茎乳孔支配面肌等处 。与足少阳胆之经脉环绕分布于耳前后,人耳中的循行部位极相近似 。面神经炎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其面神经肿胀,细胞变性的病理是确定无疑的 。如少阳胆经湿热壅滞于上,使面神经肿胀,细胞变性,面肌瘫痪,而出现口眼歪斜等症 。故面瘫的病位在足少阳胆经之上部,病机为湿热壅滞 。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功 。胆经湿热清利,面神经肿胀消退,则疾可除矣,所以本方使用越早越好 。后期若配以针刺,可能会提高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