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膈肌痉挛医案
【病案举例】
案1
张某,男,45岁 。患者于1995年3月6日晨起突然出现呃逆,寐中呃逆不止,呃声响亮,伴胃脘胀满,精神倦怠,心烦易怒 。用西药镇静剂、解痉剂以及针灸治疗半月无效,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 。
辨证:肝胃气逆,日久不愈,气滞血凝,瘀停血府,气机逆乱 。
治法:理气降逆,活血化瘀 。
处方:桃仁12g,红花、旋覆花(包)、柴胡各9g,当归、生地黄、赤白芍、川牛膝、枳壳各10g,桔梗、川芎各6g,代赭石30g(先煎) 。
服3剂,呃逆止,5剂而愈,随访3月未再复发
按语:呃逆可见于很多严重病及传染病、外科手术后,是严重的消化道症状,轻者可自愈,重者久治不愈 。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曾提到血府瘀阻导致气逆不降,可引起呃逆、干呕,治以逐瘀为主,投血府逐瘀汤而获效 。方中加用白芍养血柔肝,代赭石、旋覆花降逆下气,合而用之,奏效颇速 。
案2
刘某,女,44岁 。1995年3月21日初诊 。患者于10年前因葡萄胎行刮宫术,3年前闭经,平时经常口唇干燥脱皮,咽干不适 。1周前始觉夜间发热(体温37.4℃~37.8℃),咽部似有草叶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近3天来呃逆频作,胸中灼痛,吞咽食物有痛噎感觉,强食之又因剧烈呃逆而吐出 。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示:食道无异常,胃窦炎 。诊见:呃逆频作,咽后壁瘀暗,舌下脉紫而粗,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
辨证:瘀血日久化热,热瘀夹痰,气上冲胸 。
治法:活血祛瘀,降气化痰 。
处方;赤芍、红花、枳实、牛膝、黄连、半夏、茜草各9g,当归、桃仁、旋覆花各12g,川芎、柴胡、桔梗、甘草各6g,全瓜蒌20g
服药5剂,呃逆次数大减,原方继服5剂病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
按语:呃逆历代医家从“胃寒”、“胃热”、“实热”、“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方面论治,从瘀血论治者实为罕见 。然本患者有刮宫病史,考虑先有任脉瘀阻为本,痰气上冲为标,用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祛瘀治其本加旋覆花汤降气散结而通络,小陷胸汤清热开结而降痰治其标,标本兼治,瘀热除,痰气降,呃逆止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膈肌痉挛医案】案3
姜某,男,71岁 。1993年11月4日诊 。患顽固性呃逆20余年 。于20年前与人口角,心中郁闷而起,每因情绪波动或饮食不慎而引发 。每次发作需经反复服药、打针输液等方可缓解 。
经多方检查,除有“浅表性胃炎”外,余无异常 。此次病发于感冒后,呃声连续,气壮有力,胸脘痞闷,大便干结 。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厚微黄乏津,脉弦涩 。
辨证:瘀血阻滞,胃气失降,上逆动膈 。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味 。柴胡6g,枳壳9g,当归20g,生地15g,桃仁18g,红花9g,川芎9g,桔梗6g,牛膝15g,赤芍10g,炒枣仁30g,大黄15g(后入),炒莱菔子10g,生姜3片 。
3剂 。
服首剂药后,便下暗黑色黏液量多,中有硬块,臭秽难闻,稍有腹痛,顿感胸脘舒畅,呃少食增 。此后一连3天均解同样大便,每日1~3次,量渐减少,呃逆渐平 。上方减去柴胡,改大黄、炒莱菔子各6g,当归15g,加杏仁g,广木香6g.5剂后呃止便畅,余无所苦 。随访2年,未曾再发 。
按语:呃逆乃胃气上逆所致,轻者不治自愈然本例反复发作20余年,颇为顽缠 。笔者据其病史、脉、症、舌等表现,辨为瘀血阻滞、胃气失降、上逆动膈而致 。以血府逐瘀汤加炒枣仁以镇静安神;大黄、莱菔子降气通便,使腑气下行,不得上逆动膈,同时大黄又有破血逐瘀之功,协助主方发挥活血行瘀作用;广木香理气和胃止痛 。因药证合拍,故应手而效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便秘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肺脓疡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肺癌并淋巴转移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肺癌切除术后合并心房颤动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阻塞性肺气肿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支气管扩张咯血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慢性支气管炎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急性心肌梗死医案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房室传导阻滞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