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静脉血栓医案

临床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下肢,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所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的常见疾病,同时也是骨科创伤及手术后的常见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疼痛,主要在小腿、大腿内侧和腹股沟等部位,常在静脉栓塞部位有明显压痛,往往有不同程度全身发热反应,随即出现下肢肿胀 。上肢静脉血栓较少见,主要是由于骨折等原因导致上肢长期废用,活动减少所致 。静脉血栓属于中医“脉痹”、“恶脉”、“股肿”的范畴,常见热毒蕴结、瘀血阻络、气虚血滞、血虚寒凝等证 。
故治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 。
【临床应用】
施氏等用补阳还五汤加味为主治疗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67例,67例均为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下肢创伤史,其中6例有手术史 。基本方为补阳还五汤:黄芪15g,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各10g,红花6g 。辨证加味:瘀重者酌加地鳖虫、水蛭;痰瘀互结者酌加白芥子、瓦楞子;阳虚甚酌加桂枝、附子 。每日1剂,水煎分服 。在此基础上辅以西医扩容、抗凝、溶栓和降低血液粘稠度等治疗 。具体每日静脉点滴尿激酶6~20万U,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ml或川芎嗪注射液40~60ml有炎症表现的酌情使用抗生素 。另,患肢以TDP神灯照射 。上述治疗7~10日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67例中,26例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物理检查深静脉回流通畅,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35例有效(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均有改善),6例无效(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均无改善) 。总有效率为91.04% 。瞿氏2等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选62例均经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治以补气活血通络,以补阳还五汤加未 。药用生黄芪35g、桃仁10g、当归15g、红花6g、赤芍药20g、川芎10g、地龙6g、蛇虫6g、地鳖虫6g、水蛭粉(吞)5g、制乳香5g、制没药5g,每天1剂,水煎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注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疗,结果:治愈31例,占50%;好转26例,占42%;无效5例,占8% 。总有效率为92% 。张氏等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或手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213例骨科创伤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通塞脉片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
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57例,进步39例,无效10例,优良率为62.59%,其临床疗效、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 。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黏度达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的治疗作用 。
【病案举例】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静脉血栓医案】1.彭某,女,50岁,2004年4月因右腿发软、行走不稳住进兰州某医院 。经核磁共振、CT检查,诊断为小脑萎缩治疗1周后,患者突然左腿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左腿静脉血栓,行双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术后静脉点滴抗炎、抗凝、扩血管等药物40余天,左腿肿胀加重,活动受限,同侧切口感染不愈合,无奈之下家属要求出院,后邀余用中医治疗 。当时患者左腿肌肉萎缩,肿胀疼痛,更衣困难,手术切口感染,有脓性分泌物,站立需两人搀扶,自感乏力、怕冷、头晕、舌质淡、苔黄腻、脉细数 。辨之为气虚血瘀证兼有湿热 。治以补气养血、活血通脉、清热解毒除湿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四妙勇安汤、二妙散加减,处方:黄芪60g、炒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0g、地龙10g,丹参15g、桂枝15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30g、鸡血藤30g、玄参15g、金银花30g、生甘草15g、山药30g、炒苍术15g、炒黄柏10g、焦二仙各15g 。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饭后服 。上方服8剂后,左腿肿胀明显消退,疼痛缓解,切口愈合 。患者能自行站立,诸症好转此方服到20剂,患者能自己行走,右腿肌肉萎缩好转,走路时右腿似有发软现象 。五诊患者诸症好转,可以做家务劳动 。恐因活血温通之品耗损阴血,前方去桂枝、桃仁、红花、地龙、鸡血藤减量,继服20天康复按:此例患者因脑萎缩致左下肢血栓形成,由于手术结扎大隐静脉时损伤深部小静脉,致血运障碍,回流受阻而肿胀 。虽然采用抗凝、消炎、扩血管疗法,但肿胀不消 。中医认为是经脉受损,气滞血瘀 。用补阳还五汤加山药、丹参、桂枝、鸡血藤以增其补气、行气、活血化瘀力度,再以二妙散、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可达到血脉畅通、肿胀消除、伤口愈合的目的 。
2.李某,女,65岁,右下肢肿胀,伴疼痛半年,于2001年12月6日就诊 。查体:右膝关节以下肿胀、压痛,皮色正常,按之凹陷,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舌质暗淡,舌边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涩 。
下肢血管彩超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股静脉)本病属中医学“脉痹”范畴证属“气虚血瘀、脉络闭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赤芍10g,当归12g,川芎15g,水蛭6g,桂枝9g,怀牛膝20g,鸡血藤30g,茯苓15g,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右下肢肿胀及疼痛明显减轻,守方20剂,症状消失,舌脉正常,随访1年未再复发 。
按:唐容川《血证论》谓:“瘀血化水,亦发为水肿,是血病兼水也 。”患者年老体弱,久病入络,气虚则血行无力,致血瘀脉络,瘀血化水,水湿外溢肌肤,而发为水肿,不通则痛,根在气血,属本虚标实之证 。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化瘀,加桂枝、怀牛膝、水蛭、鸡血藤、茯苓以温经通脉,利水渗湿,诸药合用使气旺血通、水肿自消,而病告痊愈 。
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王某,男,50岁,2004年5月10日因车祸致左肱骨上1/3处粉碎性骨折,外科采用外固定支架手术后,右臂青紫,肿胀疼痛,昼夜不能平卧 。经检查确诊为右臂静脉血栓 。邀余会诊,见患者精神欠佳自感疲乏无力、头晕望之右上臂青紫,肿胀如小腿粗,扣之灼手,自感灼痛,舌苔淡黄,舌质红,脉沉 。证属气虚血瘀、郁滞化热 。用补气活血通络、祛湿清热之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味:黄芪30g、炒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0g、地龙10g,桑枝10g、桃仁10g,红花10g,羌活10g,鸡血藤30g、水蛭10g,玄参15g,金银花30g,穿山甲15g,柴胡10g,炒苍术15g,延胡索15g,白芷10g 。上方服用10剂后,肿胀消退,疼痛缓解 。为促进骨质愈合,上方加用骨碎补15g、桑寄生30g、杜仲15g、川断15g服用30剂后,X线片显示:骨痂已形成,愈合良好,准备拆去外固定架 。3个月后愈合 。23
按:患者因车祸致使右肱骨上1/3处粉碎性骨折,属闭合性损伤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外固定支架手术法保守治疗,并使用止血抗炎、止痛药物,治疗2周后右臂仍明显肿胀,皮色青紫 。中医认为:由于外伤损及脉络,血溢脉外,瘀滞于皮肉筋脉骨之间而致,从舌苔脉象看已有化热征象,应属气滞血瘀、郁而化热之证 。故用补阳还五汤以补气活血,加入鸡血藤以增其化瘀之功;羌活、白芷、苍术等祛风化湿、消肿止痛;延胡索、柴胡行气止痛,取气行则血行之意,再合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则血脉通畅,肿胀消退,诸症减轻 。后在原方基础上加桑寄生、杜仲、川断、骨碎补等补肾填精,以促进骨痴形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