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医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期间的任何年龄,但90%见于青春期和绝经期妇女临床上可分为有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无排卵者约占80%以上 。
【乌梅丸加减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医案】中医学认为此病为“崩漏”,对其治疗经验丰富 。《济生方》曰:“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由此可见,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二者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实属同病异证 。崩漏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血瘀 。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西医常给予小剂量的雌、孕激素对青春期及生育期的患者以促进卵巢功能恢复,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对围绝经期患者给予雌、孕激素,可避免出血过频、过多 。若中西药同时服用,可减少单纯用性激素的量和时间及服药的副作用,也避免了单纯服中药起效慢的弊端 。
【临床应用】
1.李苏苏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崩漏15例,颇有效验 。其药物组成:乌梅10~15g,细辛、干姜各3g,黄连、黄柏、桂枝、川花椒、熟附子各6g,入参、当归各15g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临证加减:量多无血块者加海螵蛸、煅龙骨、煅牡蛎;夹有瘀血块者加蒲黄炭、三七粉;小腹胀痛、气滞者加香附元胡;肾虚腰痛者加续断;纳差、乏力者加神曲、白术 。结果痊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 。
2.韩梅英等以乌梅丸加减治疗崩漏患者18例 。其中年龄最小20,最大52岁;已婚者16例,未婚2例;病程多在数月 。就诊时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以10~20天为最多 。治疗方法:18例均按四诊八纲综合分析,进行辨证治疗 。如阴虚火旺者,以乌梅汤加归脾汤;肝郁气滞者,以乌梅汤合止崩汤;气血双亏者以乌梅汤合当归止血汤 。
值得提出的是,有些患者并不表现为单纯虚热或虚寒之症,而呈现寒热错杂,主症为经水淋漓不断、色暗红或有块,头晕耳鸣,心悸烦乱,手足厥冷,脉沉缓,采用乌梅汤加减均能收到满意效果 。方药梅炭30g,党参20g,当归15g,黄柏炭1g,黄连10g,细辛10g,姜炭10g,附子6g,桂枝6g,川花椒10g,贯众炭10g,棕榈炭10g结果:治愈16例,无效2例 。16例中有15例在服药6天内阴道出血停止,10天内出血停止1例 。治愈病人中,一般均能到月如期行经,经量正常 。
【病案举例】
1.李苏苏观察:苏某某,女,26岁,已婚23岁结婚,婚后月经周期正常,于3个月前足月顺产一男婴,至今阴道出血淋漓不断,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给予抗炎、止血剂无效,转中医妇科 。查舌苔黄、舌质淡红,脉沉滑 。辨证属正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症 。宜温脏扶正,清热止血 。用乌梅丸汤加贯众炭、仙鹤草、阿胶、生地黄、三七,3剂服后血止,诸症大减,观察5个月,月经正常 。
按:大凡崩漏的治法有三,初止血,次清热,后补其虚 。采用归脾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加减化裁 。文献报道已不鲜见 。但有些崩漏患者表现为心悸烦乱,小腹痛,四肢厥冷,便干尿黄,漏下不止等寒热错杂症候,采用上述诸法则难奏效而从乌梅汤治疗寒热并见的久痢之理而试用于崩漏具有上述症候者,获满意疗效方剂中梅炭止血,其性平兼有除热烦满、止呃逆干呕之功,常用15~45g效果良好 。
2.李苏苏观察:张某,女,38岁,已婚,干部 。1994年4月8日初诊 。行人工流产术后1个月余,阴道流血,淋漓不断,曾用西药等治疗罔效 。诊见:出血量中等,色较黯时夹有少量血块 。伴心烦,腰腹疼痛,小腹部压痛,咽干,纳差,四肢逆冷,大便秘结,小便可,舌尖红、苔薄白,脉沉弦 。证属寒热错杂,冲任失固治宜寒热并用,固崩止带 。药用:乌梅汤加三七粉3g(兑服),神曲、元胡各10g 。服4剂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大便已通,诸症均减 。药既中病,效不更方,再以上方去黄连,加白术0g,服3剂,血止症消 。
后以归脾汤加减善后,随访无恙 。
按:乌梅丸本为治蛔厥之主方,而临床又以寒热错杂为投药指征 。故崩漏而见有寒热错杂症候时,以本方加减投之甚验 。
3.王庆英报道病例:林某,女,39岁,已婚 。1989年4月15日初诊 。自诉平素月经正常,但本次月经干净后第二日即出现身体不适,乏力,胸胁胀满微痛,嗳气稍舒,继而出现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但无血块,腹部阵发微痛 。曾服疏肝行气、止血之中西药,但出血反而增多,且已持续10多天 。追问其病因与患者近期劳累及常常郁怒有关 。诊见经色暗红、有少量血块随经血排出,少腹微痛,伴头晕乏力,纳呆,心中微烦,舌苔薄少津,脉细弱 。妇检报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辨证属郁怒伤肝、肝郁气滞、劳伤气血阴阳致冲任虚衰而不固,为虚实夹杂之崩漏证 。拟乌梅丸加减治疗 。方药:乌梅炭20g,干姜炭20g,细辛5g,黄连5g,益母草15g,艾叶炭12g,炮附子6g(先煎),当归10g,党参15g,黄芪10g,黄柏5g,橘柑叶5片 。3剂后血止、症消 。
按:此病属中医“崩漏”范畴 。患者因行经后郁怒、劳伤致冲任气血瘀滞而不行,虚而不固,故出现血出不止,并伴肝郁气滞及冲任虚衰之虚实错杂证 。故治疗中,一方面疏肝调经止血,另一方面补益气血固冲 。方中以乌梅炭、干姜炭、艾叶炭、炮附子、益母草调补冲任而止血;乌梅炭、橘柑叶疏肝调经而不耗气;黄连、黄柏少量清肝经之郁热;党参、当归、黄芪健运中焦补益气血而固冲 。因其症虚实夹杂,故以乌梅丸虚实合治而获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