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加减治肩关节周围炎医案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 。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
本病从病因上分可为以下几种:①肩部急性扭伤:中青年时期经脉气血旺盛,肩部周围的肌肉、筋膜比较坚实,但在用力不当或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筋膜的急性扭伤,若这种扭伤得不到及时治疗,又复感风寒湿邪,则气血凝滞于肩部,因寒气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气不通顺,不通而痛②肩部慢性劳损:这说明因年老体弱,气血亏虚,肩部经脉、肌肉、筋膜失于濡养,加之肩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活动最为频繁,其周围肌肉、筋膜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挤压、碰撞等,易造成慢性劳损,在这种慢性劳损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复感风寒湿邪,引起肩关节周围炎 。
中医认为本病的原因是风寒湿邪凝结于肩部:肩部的前侧为手三阴经循行部位,背侧为手三阳经循行部位肩背部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风寒湿三邪乘虚侵袭于肩背部,使上述经脉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故《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蜷缩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素问·缪刺》篇也说:“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 。
【临床应用】
高氏3以葛根汤为基础加减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药物组成:葛根15g,桂枝6g,麻黄3g,芍药12g,甘草9,生姜6g,大枣5枚组成,水煎服 。如湿重,舌苔厚腻者,可去芍药加羌活以燥湿,还可加鸡血藤以活血养血通络,加全蝎以增强舒筋止痛之效 。配合推拿疗法,效果令人满意 。
【麻黄汤加减治肩关节周围炎医案】【病案举例】
高氏3观察病例67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8例,女性29例;病程最长16个月,最短3周;年龄45~71岁,其中50岁以上者47例,50岁以下者20例 。发病部位:左肩疼痛者11例,右肩疼痛者48例,双肩疼痛者8例,有外伤史者7人 。上述病例临床表现均为肩部疼痛,畏寒,上臂的前屈、上举、外展、旋前、旋后等功能受限,经X线拍片及抗“”、类风湿因子、血沉等检查,均为正常 。治疗方法:早期患者因疼痛较甚,宜采用较轻柔的手法在压痛部位反复治疗,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目的 。如患者肩部畏寒症状明显者,可用葛根汤为主方加减以温通经脉 。对于晚期患者宜用较重的手法剥离,以松解其凝结的筋膜、肌肉滑利关节,促进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中药治疗:葛根汤由葛根15g,桂枝6g,麻黄3g,芍药12g,甘草9g,生姜6g,大枣5枚组成,水煎服 。如湿重,舌苔厚腻者,可去芍药加羌活以燥湿,还可加鸡血藤以活血养血通络,加全蝎以增强舒筋止痛之效 。手法治疗手法采用捏、揉、按、拿、弹拨、摇、抖、牵拉、搓等方法,取肩井、肩髅、肩贞、天宗、曲池等穴及患侧肩周、背部及上肢等 。操作:患者端坐,医生站在患者背后,先拿肩井穴以升津液,后弹拨,分推天宗穴处及背部压痛点,再弹拨肩峰前压痛点及曲池穴1~2分钟,然后双手分握患侧四个手指环形摇肩2~3周,再波浪式抖动患侧上肢3~5次,在抖动中乘其不备迅速向上牵拉一次(若体虚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牵拉手法宜轻),牵拉角度最好是在患者外展障碍角度的基础上向上提高10°为宜,过低收不到剥离效果,过高恐患者疼痛难忍 。牵拉后患者出现1~2分钟痛感,可急用两手对按于肩根部,待其疼痛缓解后两手对搓患肢2~3次,在肩背部拍几次,手法完毕 。治疗标准:显效:局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活动改善,生活可以自理,能坚持一般工作;好转:局部疼痛症状减轻,活动仍有障碍,生活可以自理;无效:局部疼痛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活动仍有障碍 。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痊愈59人,好转6人,无效2人治疗1~5次治愈者32人,5~9次治愈者人27人 。
按: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筋膜、滑囊等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属中医“痹证”范畴 。葛根汤中葛根为主药,性味甘辛,能升津液以濡养肩背部之筋膜、肌肉,诸药合用,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目的 。若肩部畏寒不甚,但出不畅,脉缓,苔薄白者,可去麻黄而用桂枝,以解肌和营卫 。若患肩畏寒重,无汗,脉紧,苔白者,则重用芍药敛阴和营,姜、枣、草助中焦而益胃气 。如湿重,舌苔厚腻者,可去芍药加羌活以燥湿,还可加鸡血藤以活血养血通络,加全蝎以增强舒筋止痛之效 。推拿疗法具有调节机体神经兴奋性,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 。同时,可增强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纤维化的软组织向弹性发展,恢复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