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血栓性静脉炎医案
血栓性静脉炎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及深部血栓形成 。常先有静脉内血栓形成,以后发生静脉对血栓的炎性反应 。其病因主要是血管壁的损伤(由外伤或静脉插管或输入刺激性液体所致)及静脉曲张引起的静脉内血液瘀滞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痛和明显的压痛,并可触及索状静脉;全身反应少见 。下肢静脉的压力升高 。静脉造影可显示阻塞的部位和程度 。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 。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怒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
血栓性静脉炎属于中医学“脉痹”、“血痹、“肿胀”、“血瘀”等范畴,并涉及心、脉、肝、脾、肾等 。其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者为脾、肾、气、血、阴虚;实者为湿热、气滞、血瘀等 。
【临床应用】
段氏等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28例,疗效较好 。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0g,川芎10g,桃仁12g,红花12g,甘草6g,独活10g,没药10g,当归15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地龙15g,玄参20g,金银花30g,甘草6g 。加减:气虚加黄芪30g水煎2次混合分早晚2次服,第3煎热敷病变处,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
结果,16例浅静脉炎痊愈13例,好转3例;12例深静脉炎痊愈8例,好转2例,无效2例 。总治愈率75%,总有效率93% 。
井氏自1986年1月~1997年12月共治疗37例,疗效满意 。本组37例,其中足月顺产17例,会阴侧切助娩11例,剖宫产9例;发病年龄最大32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28.3岁;发病时间为产后4~19天;产后持续低热(产后第5~12天)9例;白细胞升高者6例所有患者均有患肢疼痛、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 。但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正常 。左侧患肢21例,右侧10例,双侧者6例;压痛部位:腓肠肌22例,腹沟股3例;患肢红肿或明显水肿21例;大隐静脉触及条索硬结7例,小隐静脉触及条索硬结3例 。腓肠肌及大腿中部,患侧周径均大于健侧2cm以上 。结果,本组治愈35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4.6% 。
其中1个疗程治疗29例,2个疗程治愈6例治愈的35例,经随访13年均无任何后遗症;好转的2例经随访~3年,虽未恢复正常,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 。
【病案举例】
1.王某,28岁,1995年6月15日入院患者半月前经会阴侧切助娩一女婴,产后第5天左下肢麻木,沉重疼痛,伴有腓肠肌红肿 。经某院抗生素及抗凝治疗10余天,症状未减轻,转人我院 。诊见左下肢红肿,活动受限 。侧量踝部、腓肠肌及大腿中部周径分别大于健侧2.1cm、3.3cm、3.7cm 。腓肠肌压痛,大隐静脉可触及条索硬结;体温37.8℃,血象、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恶露不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略数 。中医学诊断为“脉痹,西医学诊断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以上综合治疗1疗程,症状消失,局部及全身检查无异常 。1年后随访,无任何后遗症6
按:根据瘀血内阻、久郁化热、痛则不通这一主要矛盾,不拘泥于“产后多虚”这一常规,不失时机地使用身痛逐瘀汤合抵当汤去大黄以活血行气、逐瘀通痹 。尤其水蛭一药,逐瘀通痹之功最着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水蛭含有肝素及抗凝血素,有较强的溶栓及抗凝作用 。在相应的方药中加入水蛭治疗盆腔炎性肿块、陈旧性宫外孕、盆腔疼痛症等已30余年,屡用屡验,均取其逐瘀通经之功 。但在正气虚时应在方中选加党参、黄芪、阿胶、鸡血藤等益气补血之品,勿犯“虚虚之戒” 。低分子右旋糖醇、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脉络宁注射液等均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抗凝血、溶血栓的作用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增强抗凝溶栓作用,所以收到了瘀去痛止、痹通而肿消的显着疗效 。本组伴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的患者均未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物,伴随着症状的减轻而发热渐退,血象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其发热、白细胞升高可能是瘀血阻滞、营卫失调和机体的应激反应所致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血栓性静脉炎医案】2.马某,女,23岁,已婚,1995年3月10日初诊3个月前受寒后感右下肢肿胀,沉重,热痛不适,在本院外科诊断为右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住院治疗,药用青霉素、丹参注射液治疗1个月效果不佳 。请中医诊治,右下肢肿胀,以小腿为甚,按之凹陷,皮肤紫红腓肠肌挤压痛,舌质暗,脉沉细涩 。辨证:经脉瘀阻,血行不畅,邪毒内蕴 。洽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 。处方:桃仁12g,红花12g,没药10g,当归15g,五灵脂10g,川牛膝10g,地龙15g,秦艽10g,独活10g,玄参20g,金银花3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第3煎连药带渣热敷患肢,嘱卧床休息,抬高肢服药7剂,感右下肢疼,。
痛减轻 。肿胀明显消退,仍有热感,守法守方服用2个疗程,检查后下肢肿胀消退,热痛消失,病愈出院 。随访至今未复发 。
按:血栓性静脉炎是因经络瘀阻,血行不畅,邪毒内蕴而成,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热解毒 。身痛逐瘀汤正合病机,本方用桃仁、红花、没药、当归、五灵脂、川牛膝、地龙等大队活血药以逐瘀通络止痛,将原方羌活易独活、秦艽祛风胜湿止痛,川牛膝、独活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尚嫌原方无解毒之力,加金银花、玄参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散结 。甘草解毒,调和诸药,香附辛燥而弃之不用 。另用药渣汤热敷可扩张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肢体血流运动,使瘀血去,经络通,热毒清,气血运行通畅而病愈 。
3.牟某某,男,37岁,农民 。1988年6月7日初诊1年前始觉右下肢发凉、怕冷、有麻木感,行走后右小腿肌肉抽痛,休息痛止 。经某医院治疗好转出院 。近来疾病复发,症状加重,患肢足趾持续疼痛,夜间尤甚,不能成眠 。诊时:右足部和小腿皮肤苍白、干冷、肌肉萎缩、趾甲增厚,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患肢下垂时,皮肤呈紫红色,伴有持续性胀痛;舌质红,边有瘀斑,脉沉细涩 。证属气滞血瘀,脉络不通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味:秦艽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8g,羌活10g,没药10,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30g,地龙20g,当归15g,甘草6g,赤芍30g,肉桂5g,土鳖虫8g,蜈蚣1条(研末冲服) 。10剂,水煎分2次服 。药后患肢疼痛减轻,皮肤稍温 。药已中病,予上方加黄芪30g,再进10剂,症状大减,行走已不觉困难 。续从原方加减治疗2个月,诸症悉除追访2年未复发 。
4.张某某,男,49岁,农民,1989年5月2日初诊患下肢静脉曲张病,近因涉水,引起左小腿内侧疼痛,皮肤红肿 。经某医院诊断为“浅层急性血栓性静脉炎”,予西药治疗1周,效果不显而来诊诊时:左下肢着地、行走均感疼痛,左小腿内侧沿浅静脉走向皮肤发红,局限,。。
性皮下水肿,静脉呈索条状,压痛显着;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红苔;,,
黄,脉弦数 。此由外邪侵袭曲张之静脉,导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瘀血化热所致 。治应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投身痛逐瘀汤加味:秦艽15g,川甘草10g,桃仁10g,红花8g,羌活10g,没药10g,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20g,地龙20g,当归15g,甘草6g,蒲公英30g,连翘20g,大黄8g(后下),赤芍20g5剂,水煎分2次服药服完,左小腿局部疼痛皮肤红肿略减大便通调 。上方去大黄,续服5剂后,诸症好转,惟条索状物未除 。续以原方加减服用、药渣装袋敷患处治疗月余,条索状物消失,病得痊愈 。
按:此类病证,虽以痹阻经络为主,但兼证亦不少见,故临证运用时,应根据病情的虚实寒热,在祛瘀通络的基础上,辨治兼证,酌配相应的治法与药物,方能提高疗效 。因气滞易行,瘀难速除,故临床应用时注意勿使过剂,贵在邪去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
推荐阅读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肩关节周围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雷诺病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脑震荡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胸胁损伤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外伤性肢痛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节臂丛神经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肿瘤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全身肌痛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布鲁菌病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风湿性心脏病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