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浅表性胃炎医案
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部炎症,是指炎症累及胃黏膜的浅层,但也可累及深层 。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有: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有时黏膜上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 。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性粒细胞 。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 。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黏膜肌)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以上腹部胀痛、纳呆、暖气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特点 。
主要病因病机是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滞中焦,胃失和降,部分患者兼有气机郁结,气郁化火等 。
【临床应用】
1.孟玉梅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疗效较满意 。处方:广木香、半夏、陈皮、白术各10g,党参、茯苓、白芍各15g,黄连、吴茱萸、砂仁(后下各3g,生甘草5g加减:胃阴虚,舌红少津,无苔或少苔者,加石斛30g、麦冬15g、乌梅10g;反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象贝各10g;肝气郁结者加柴胡、川楝子各10g 。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30剂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愈14例(自觉症状消失,吞钡或纤维胃镜复查正常);好转59例(自觉症状减轻,吞钡或纤维胃镜复查有改善);无效7例(自觉症状未减轻,吞钡或纤维胃镜复查无改变) 。总有效率为91.25% 。
按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病程较长,久病则脾胃虚弱,故用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和胃,扶正固本,调理脾胃气机胃与肝木土相克,与脾相表里,故胃痛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郁化火;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不得疏泄,郁久化火,则胃中嘈杂,所以用辛开苦降之左全丸泻火和胃降逆两方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之功能,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脾胃升降协调,则气机调畅,通则不痛 。
2.张爱梅治疗浅表性胃炎98例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20g,炒白术20g,茯苓20g,木香15g,砂仁10g,炙甘草10g,陈皮15g,半夏15g 。若兼气滞,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者可加柴胡15g,青皮15g,枳实15g;若兼血瘀、胃脘时刺痛,痛有定处,人夜尤甚者可加丹参15g,三七10g,元胡15g;若湿热偏重,胃脘时灼痛,口干苦,头重者则加川黄连10g,栀子10g;若兼寒凝、胃脘冷痛,口淡不渴者可加高良姜15g,吴茱萸10g,香附15g;若气虚头晕无力较重者加黄芪30g,大枣15g;唾液增多、吐酸水加乌贼骨15g,煅瓦楞15g,以上药物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2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愈8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1%;1年后随访复发10例,复发率为22.2% 。
按方中用党参补脾益气为主药,辅以白术苦温健脾燥湿,扶助运化,合党参以益气健脾,配以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和胃,陈皮、木香行气止痛,半夏燥湿化痰,砂仁健脾化湿,温中止呕,生姜助砂仁止呕,助半夏以化痰浊,炙甘草甘温益气,并可助诸药达补气健脾之功 。综观全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诸药合用,脾健痰祛,运化如常,诸症可除 。故大凡脾胃虚弱,兼夹痰浊、气滞血瘀、湿热等证均可选本方加减治之 。
3.叶继斌等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244例 。
临床常见症状为:上腹饱胀不适、隐痛、嗳气、反酸、纳差,常见体征:左上腹压痛(±)、舌淡润、苔薄白腻或薄黄腻治疗方法:基本方药组成: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g、炙甘草10g、木香10g、砂仁10g、陈皮10g、法半夏10g、生姜3片,红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服,14剂为1个疗程 。加减:脘腹闷胀明显者加厚朴、枳实以理气宽中;胃镜检查有糜烂者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吐酸水者加吴茱萸以平肝抑酸;纳差者加白仁以芳香醒脾;伴胆汁反流者加黄连、干姜以辛开苦降 。煎服法:每日1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投入瓦罐内加温水600ml 。先用大火烧开,改用文火煎30分钟取汁再加冷水400ml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2次取汁混合分3次于三餐前30分钟空腹口服 。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3个月内无复发)214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恢复正常)19例;无效(服药前后无变化)11例 。总有效率95.6% 。
【病案举例】
1.余某,女,42岁,2000年6月17日初诊 。反复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6年,曾口服“庆大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多潘立酮”等治疗,症状可改善,但易复发而求治中医 。诊见:上腹部胀痛,食后和空腹时症状加剧,纳呆,嗳气,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纤维胃镜检查示:胃底部黏膜充血水肿,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
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脾胃气虚,气滞湿阻中焦;治宜健脾益气,行气化湿和胃 。处方: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5g,甘草6g,制半夏12g,陈皮6g,木香6g,砂仁6g 。服5剂后,上腹胀痛明显减轻,大便成形,连服7剂胀痛消失,食欲较好,其后用上方减制半夏、木香,连服30剂,诸症消失,复查胃镜胃黏膜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按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木香、陈皮、砂仁、制半夏行气化湿,开结和胃;伴气机郁结者加川棟子、元胡、生白芍疏肝理气止痛;气郁化火加黄连、蒲公英清胃泻火 。
2.商某,男,43岁 。于2002年10月6日就诊患者主诉间断上腹饱胀不适、隐痛,饭后加重,伴嗳气、饮食减少5年余近2月上述症状呈持续状态无缓解 。电子胃镜见胃窦充血伴大量胆汁反流 。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予以西咪替丁多潘立酮、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治疗1个月余,上述症状如前 。转中医药治疗,诊其上腹闷胀不适,压痛不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伴面色萎黄,语声低微,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气滞型,予以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10g,木香10g,砂仁10g,陈皮10g,法半夏10g,枳实24g,厚朴15g,生姜3片,大枣5枚 。4剂水煎服 。5日后复诊,用药后上腹隐痛基本消失,上腹饱胀感明显减轻,饮食有所增加,脉较和缓,续原方10剂 。1个月后复查电子胃镜:胃底胃体胃窦未见异常,3个月后,随访痊愈无复发 。
3.张某某,女,51岁,家庭主妇,于2001年9月6日初诊诉胃病10余年,近3年来经常腹痛、腹胀甚于食后,伴嗳气,纳谷不馨,大便2~3次/天,粪质并不溏薄 。触诊:脐腹偏上部位有明显压痛 。舌苔白腻,脉濡软 。患者几年来就医不断,服中西药无数,西药大多为胃动力剂、制酸剂、消炎剂、铋剂,中药如胃复春、养胃冲剂、胃苏颗粒等 。10天前曾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检查胃镜,报道提示:浅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部糜烂,Hp(+) 。此属脾胃气虚,湿浊内停,气失和降 。治以补脾和中,理气化湿,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处方:广木香5g,砂仁(研,后入)3g,党参12g,白术10g,炒甘草5g,土茯苓12g,法半夏6g,陈皮5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金铃子10g,元胡10g,10剂 。配合西药阿莫仙胶囊05g次,每日3次;甲硝唑片0.2g/次,每日3次 。患者于2001年9月16日复诊,脘腹疼痛大减,腹胀、嗳气好转,惟食后稍觉不舒,纳谷渐馨,大便1~2次/天,舌苔薄白膩,宗前方去金铃子、元胡,加神曲12g,泽泻10g,10剂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浅表性胃炎医案】二诊后单进中药治疗,总共约5个月,患者持续服药,医者守法守方,每遇新症状出现,原方药物略作增减 。服药其间嘱其适寒温,慎饮食,怡情志,劳逸结合 。5个月后,症状基本缓解 。患者于2002年2月3日行胃镜复查,结果提示轻度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消失,胃窦部糜烂消失,Hp(-) 。
推荐阅读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医案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萎缩性胃炎医案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慢性胃炎医案
- 香砂六君子汤中木香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
- 香砂六君子汤中砂仁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
- 香砂六君子汤中半夏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
- 香砂六君子汤中陈皮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
- 香砂六君子汤中甘草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
- 香砂六君子汤中茯苓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
- 香砂六君子汤中白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