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太渊穴治疗骨性关节炎方法

【药物配方组成】白芥子18g , 川乌7.5g , 细辛4.5g , 桂枝6g , 肉桂、白芷、山各3g , 生姜汁适量 。
【治疗方法】药碾碎后拌和均匀 , 分成3等份 , 将其中1/3药物用生姜汁调成稠膏状 , 用手搓成圆球压成直径约3cm的药饼 。使用时 , 先将患肩侧太渊穴消毒 , 再把药饼覆盖于太渊穴处 , 用透气医用胶布固定 。每次固定2~3h , 皮肤敏感者不超过2h用药后皮肤有温暖感觉为正常现象 , 2~3内患者觉太渊穴处有烧灼、疼痛感时即应取下药饼 。太渊穴天灸后局部皮肤微红灼热 , 无需处理 , 若因施灸过量 , 时间过长 , 局部皮肤出现水疱 , 注意不要擦破 , 可任其自然吸收 。如水疱较大 , 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疱 , 放出水液 , 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 , 涂以1%的甲紫防止感染 , 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 。太渊穴天灸方一贴分3次使用 , 20d使用1次 , 3次为一疗程 。一般使用一疗程获效 。
【天灸太渊穴治疗骨性关节炎方法】【功效主治】温肺豁痰利气 , 散结通络止痛 。
【经典案例医案】治疗54例 , 治愈为肩部疼痛消失 , 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 计35例 , 占64.8%;好转为肩部疼痛减轻 , 活动功能改善 , 计14例 , 占25.9%;未愈为症状无改善 , 计5例 , 占9.3%总有效率达90.7%
【经验心得】天灸为灸法之一 , 是利用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处 , 使其发疱而治疗疾病 , 又称“药物发疱疗法”“药物敷贴疗法”“白芥子灸” 。太渊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腧穴 , 手太阴肺经经气所注 , 好像水流由浅深 , 汇集输注至更大的水渠一样 , 所谓“脉3 , 
会太渊” 。“经脉所过 , 主治所及” , 故太渊穴主治“腕臂痛”而肩周炎处方太渊穴为针灸处方中的远部取穴 。该方中的白芥子人手太阴经 , 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作用 , 用于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 。现代药理认为:白芥子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 , 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对羟基苄脂有刺激作用 , 用作刺激药 , 应用于皮肤局部 , 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 , 并牵涉至其他部位 , 产生治疗作用 。因芥子油吸入皮肤后 , 停药后仍继续发挥作用 , 故不论太渊穴处皮肤起疱后愈合与否 , 都应在20d后继续治疗 。方中川乌、细辛祛风除痹 , 桂枝与肉桂走表温里 。白芷、山柰辛温止痛 , 而白芷善能祛风除湿 , 生姜汁辛温 。可见 , 太渊穴天灸方治疗肩周炎 , 药虽不繁 , 但深中肯綮 , 共奏疏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 。因此 , 太渊穴天灸方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
【方剂来源】章进天灸太渊穴治疗肩周炎54例中国
针灸 , 2004,24(9):66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