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线木偶的历史起源 提线木偶戏的历史发展起源
1、据传,唐末王审知入闽在今福州称王时,大建宫院,由中州聘请不少名士学子,并携带傀儡戏具,置于宫中以供娱乐,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故“嘉礼戏”的道白有中州音 。
2、到了宋代,“嘉礼戏”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 。明代的泉州傀儡戏,进一步与民俗仪式结合起来,得到较大发展 。明代泉州李廷机曾为木偶戏撰联: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 。可见当时木偶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备了表现纵横千里、包容古今的功力 。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泉州的“嘉礼”戏已经十分成熟,脱离了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形成规范的剧本体系,能够演规模宏大且细致复杂的历史戏了 。虽然形象只有固定的36个,但行当已分生、旦、北、杂四大类,可演42部大戏,如传统连台本《目连救母》可演七天七夜 。
3、清末民初,泉州一带有50多个木偶戏班遍布城乡 。泉州东岳庙、关帝庙、元妙观、城隍庙等四大庙,均有固定戏班为祈天酬神专门演出 。号称嘉礼才子的林承池曾与文人杨秀眉创作了《说岳》、《水浒》等连本戏,从而把木偶戏脱出仅服务于婚丧喜庆的圈子 。林承池、连天章等人,还创造和改进了不少表演艺术技巧,如拔剑、插剑、弄蛇、伞舞、织布、弄钹等,大大丰富了提线木偶戏的表演艺术 。
【提线木偶的历史起源 提线木偶戏的历史发展起源】4、千年来,泉州傀儡不仅成为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以其独特技艺和精彩演出,成为一般民众,乃至士大夫文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 。
推荐阅读
- 綦怎么读姓氏 綦姓氏的来源
- 脆枣怎么做才好吃呢 脆枣的做法
- 千层饼的家常做法 酥皮千层葱香浓郁
- 给猫咪吃的鸡蛋黄怎么存放 熟鸡蛋黄应该怎么保存
- 吃沙枣的正确方法 这三种吃法都可以
- 榄菜肉末四季豆的做法 橄榄菜肉末四季豆做法
- 盐蒸螃蟹的方法 盐蒸螃蟹的做法
- 水煮肉片该怎么做 川菜经典水煮肉片的做法
- 香椿炒鸡蛋怎么炒好吃 香椿炒鸡蛋的做法
- 买的大田螺怎么存放 田螺正确储存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