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文化,你是否了解?

客家人先民在古代又一次奠定如今形势的迁徙,赣南就是他们的第一站,是客家民族形成的摇篮,也是现如今客家人最多的聚集地 。这里保留了大部分宋代古迹,更是被称为“宋城博物馆” 。为江西文化增添重要的一笔 。
江西赣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有如分布在章贡区、龙南、安远、信丰等县的围屋千余座,数量之多,功能之全,建筑之特,类型之广乃是罕见的;有如保留3600多米宋城墙和众多的宋代古迹遗存而被称为“宋城博物馆”的赣州城区;
有如在广大城乡保存完好而众多的姓氏家谱、族谱,为研究客家提供了依据;有如上犹九狮拜象、兴国山歌等百余种民间艺术;有如备受海内外客家人喜爱的赣南客家采茶戏;还有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从中原南迁的客家祖先定居赣南后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瑰宝,结合迁徙途经地的音乐素材,经与赣南本土的原生音乐长期融合的产物 。赣南客家山歌旋律高亢激越而又清新动听,故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 。
梨园戏曲
【江西客家文化,你是否了解?】赣南客家戏曲以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和东河戏最为盛名 。赣南采茶戏又名“三脚班”“三脚戏”,是客家文化孕育出来的民间艺术 。它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本地及外地流传到赣南客家地区的各种民歌、民间舞蹈、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的艺术营养,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 。
乡音曲艺
赣南客家曲艺以宁都道情最为典型 。宁都县的“道情”,原名“鼓文”,又名“渔鼓筒”,是流行于宁都县及周边县市(广昌、石城、瑞金、于都、兴国)具有客家特色的说唱艺术 。作为中国270多个曲种之一,具有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内容情节感人的特点,深受民间喜爱 。
据老艺人传,明末清初,算命先生(盲人)根据所知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运用算命时所唱的颂诵腔曲调,同时吸收乞丐沿街叫化所唱的“过街溜”腔调,心拟词曲话本,演绎历史,说唱故事 。
灯彩艺术
赣南客家灯彩歌舞既有独特的舞蹈与灯饰艺术风格,又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灯彩歌舞活动期多为新春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终止,或在姓氏迎簿进祠和各种朝神、庙会期间,按乡规民俗,灯队均以同一宗族姓氏组成,伴随龙舞、狮舞,走村串乡,日夜舞灯,举行灯彩活动,他们借用灯彩这种艺术形式得以消灾、求子、祈福、娱乐等 。
唢呐艺术
唢呐,是一种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吹管乐器,在赣南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 。一般百姓家里举办婚丧寿庆、盖新房、庆丰收、上大学等,都要请唢呐乐手来热闹一番 。村坊上举行迎神赛会,或其它大型活动,也必定有唢呐以壮气氛 。
然而,在赣南各地,最有特色的要数于都唢呐 。当地唢呐手就有这么四句顺口溜:“七寸吹打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 。婚丧嫁娶没有我,冇声冇息蛮难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