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甘草泻心汤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甘草10g,黄芩12g,人参10g,干姜9g,黄连
9g,大枣5枚,半夏10g
【作用与功效】扶正,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狐惑病,外阴、肛门、溃疡.
【何氏临证心得】方中甘草解毒,且合人参、大枣以补中扶正,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半夏、干姜化湿散结,全方苦降泄热,辛开散结,甘以缓中,使中气健运而湿热自化.此方是《金匮要略》治疗狐惑病的方剂:"狐惑之为病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甘草泻心汤主之."此为湿热内蕴,上蒸下注的一种疾病.
由于湿热蕴结而胃气不和,故不欲饮食,湿热壅遏不得宣泄,腐蚀于咽喉部可引起声音嘶哑,腐蚀于下,则可见外阴、肛门、溃疡,可用治疗.临床上并不限于狐惑病,对于湿热留恋,胃气虚弱,胃失和降而成痞的,此方亦用得较多.
至于用治狐惑,可随证加减,方中甘草宜生用为好,用量可适当加大,尚可加强解毒、利湿药;由于湿热久蕴,会蒸腐气血而成瘀浊,故常加入当归、赤芍、白芍等和血活血,能增强疗效.
曾治姜某,女,34岁.1979年4月28日初诊.唇及口
腔出现红疹及溃疡,亦见于外阴部.大便较干,舌上红疹,以经行时更甚,证类狐惑,治宜清解.处方:甘草9g,黄连3g,黄芩6g,忍冬花9g,连翘9g,当归6g,赤芍、白芍各6g,淡竹叶6g.5剂.药后,口唇、外阴部红疹及溃疡,药后有所好转(某医院西医诊断为贝赫切特综合征),以清解为续.处方:甘草9g,黄连3g,黄芩6g,忍冬花12g,连翘9g,当归6g,赤芍、白芍各6g,栀子9g,淡竹叶6g,黄柏9g.7剂.
狐惑经以甘草泻心法后,溃疡未见再发,惟舌上红疹而已,原方加减.处方:甘草12g,黄连3g,黄芩9g,龙胆3g忍冬花12g,当归6g,赤芍、白芍各6g,连翘9g,栀子9g,黄柏9g,薏苡仁9g.7剂.
四诊时前方加珍珠粉外用,7剂后溃疡未见复发,舌上红疹亦除.本例西医诊断为贝赫切特综合征,临床表现与《金匮要略》的"狐惑"证颇相类似,是湿热内蕴,上蒸下注所致.
《金匮要略》治用甘草泻心汤、赤小豆当归散内服,苦参汤外洗.
本例内服药按《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化裁,服药月余而愈,疗效满意.方中甘草生用,且量较大,旨在清热解毒.倘若炙用,则意在补虚和中.生、炙之差,治疗上有所不同.
【解读赏析】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病的主方.昔年三晋名医顾兆农先生治胃病,总宗此方.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中满的病症,都可以应用本方来进行解决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贝赫切特综合征),痤疮,毛囊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遂成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也.其证多见于九窍之处或毛发之处.仲师治之先以姜参枣草补中益气治其本;半夏祛中焦之水邪兼化痰湿,则中焦可安;芩连配姜苦降辛升湿热之邪无所藏也.
《医宗金鉴》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
中是被作为治疗狐惑病的专方来使用的.
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贝赫切特综合征.因病发于头面与会阴,又有人称为终极综合征.然而,仅把甘草泻心汤作为狐惑病的专方看待,并没有揭示本方主治的实质.狐惑病是以口腔及生殖道黏膜损害为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为治疗黏膜疾病来使用,即甘草泻心汤是黏膜修复剂.就范围而论是针对全身黏膜而言的,不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还包括泌尿系黏膜乃至呼吸道黏膜、眼结膜等.
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黏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
,"
《伤寒论》中"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黏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所致.所以,临床上甘草泻心汤既可用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贝赫切特综合征,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阴道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黏膜病变,均可导致病人心烦不眠,这可能与黏膜对刺激敏感有关.甘草是本方主药,有修复黏膜作用,如《伤寒论》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黏膜充血炎变.西药治疗胃溃疡的"生胃酮",即是甘草制剂.
【何任甘草泻心汤的配方组成】总之,本方的临床运用要善于举一反三,不能被"蚀于喉""蚀于阴"的条文所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