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谢邀 。如果说康熙传位给雍正,不担心十四阿哥造反 。他就不会在临终前大费周章地精心布局了 。其实,康熙是在赌,赌十四阿哥不敢反 。
康熙朝的夺嫡事情,已闹得晚年的康熙精疲力精了 。己经是油尽灯枯的康熙,的确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他的个个不是省油灯的儿子们去周旋了 。他只好赌一把,不过,虽然,是赌 。却是建立在对十四阿透彻地了解上的 。
十四阿哥,虽然是手握数十万雄兵,但却和那些动不动就敢造反的将军,绝然不同 。
那就是,他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将军,这种将军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将军 。这一类的军事将领,不考虑粮草是否充足,兵士是否满员 。因为,这一切都有人为他操心,甚至,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己经有人解决了了 。他关心的只是战役的走向,布局,和胜负 。
这类将领,是朝庭的将领,根本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而十四阿哥,就是典型的这类人 。
康熙赌的就是这个原因,他赌赢了 。
其他网友观点一向以胆大而著称的十四阿哥,又时逢夺嫡的白炽化阶段,他手握重点,然而最终不敢造反 。究其原因,是朝廷对军队的管理体制 。
胤禵西征,分析其麾下的部队组成,有三个方面:八旗军、绿营军和蒙古王公的襄助部队 。这些军队,在胤禵完成西征大业时可以指挥灵动,然而一旦他造反,却很难指挥得动一兵一卒 。下面,我给大家剖析原因 。
文章插图
(十四阿哥戎装剧照)
第一,蒙古王公的襄助部队这块军队的指挥权在前来襄助的各位蒙古王公手里,而各位蒙古王公只听令于清朝皇帝 。
当初胤禵出征,康熙帝为了加重他的权威,特封其为“抚远大将军王” 。其实胤禵的实爵仅为固山贝子,离亲王爵还差上二级 。
【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为了强调胤禵的权威,康熙特降旨青海诸王公: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 。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
由此可见,胤禵能指挥这块部队,得益于康熙皇权的延伸 。
再说,这些亲近清廷的蒙古诸王,也没有造反的理由和血性 。
没理由:清朝以满蒙立国,通过联姻,早就亲如一家人 。清廷对蒙古王公,那是批发性地赐封高爵位 。康熙年间统计:蒙古贵族中亲王10人,郡王23人,贝勒24人,贝子25人 。
没实力:清廷对蒙古人实行分区隔离的管理方法,不允许有大台吉,但分封了很多小台吉 。小台吉实力不够,也就不敢动造反的念头 。
没血性:清朝统治者鼓动蒙古人信奉喇嘛教,后来还有指标规定 。“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 。”这样一搞,蒙古人的人口数量就下降了 。另外,喇嘛教一流行,就冲淡了蒙古人游牧民族的血性,专心于放马养羊了 。
第二,八旗军
文章插图
(八旗军旗帜和铠甲)
胤禵西征,跟随他的八旗军只有几千人,而且是特种部队,例如:骁骑营、善扑营、神机营等 。
康熙朝的八旗军总兵力不到9万人,其中京畿驻防的八旗军约4.5万人,省直驻防的八旗军3.8万人,分别是:江宁4000、杭州4000、福州1000、广州3000、荆州4000、开封1000、盛京8000、吉林4000、黑龙江2000、西安7000 。那么,胤禵麾下的八旗军就在5-6千之数 。
八旗兵的管理权在各旗的统领,统领不仅管辖着他们在军队里的升迁(常规状态下),还管理这些士兵家中分多少地、分多少财物、经济纠纷、官司诉讼、子弟入官学等事情 。
所以说,胤禵虽然贵为皇子,但管不到他们,自然对他们没有号召力 。更何况是号召他们造反,那就基本没有什么可能性了 。
第三,绿营军这块军队人数最多,大约14-15万人,并且胤禵西征的时间段,正是他们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那时,八旗兵已经开始腐败,就是起装点门面的作用,其实没有什么战斗力 。
绿营军分布在各个省,提督管辖一个省的绿营军,是最高武官,他的下一级是总兵 。
清廷以文制武,地方绿营的各级统兵官均归地方最高文官节制 。就是说总督可以节制提督,巡抚可以节制总兵 。
总兵有绿营军的管带权,但没有调遣权;总督、巡抚、提督有调遣权但没有管带权 。因为巡抚、提督都可以节制总兵,这样又把总督的兵权分散了 。
说了这么多,要表达的就是:绿营军的管理者们互相分权、互相牵制,谁也别想把绿营军整成自己的私兵,它只属于国家 。并且,士兵是当地人,将领则从外面调补,兵籍和兵饷的发放统归在兵部 。
到了康熙年间,绿营军的管理制度就更加严密 。将领无法直接去统兵,兵卒平时都分派到各地作为差役,战时才临时分发给将领 。直正做到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
总之,胤禵西征时手下兵马十多万,但没有一兵一卒的私兵 。他就像一个公司的经理,公司是朝廷的 。当朝廷让他当经理时,他就有管理权;当他下岗了,就啥也不是了 。除此以外,他身边的平逆将军延信就是康熙派来的“暗钉子”;还有川陕总督年羹尧,那是胤禛专门派过来用于“卡脖子”的 。
果然,康熙一过世,雍正就把延信由辅国公晋爵为固山贝子,接管了允禵的平西大将军印信,并命年羹尧协助延信处理西北事务 。
其他网友观点历史记载,康熙在去世之前,在遗诏中说:“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因此,康熙王朝期间,诸皇子争夺储位的大幕落下,雍正(胤禛)正式继位当皇帝 。
文章插图
(胤禵剧照)
那时候,雍正的敌对派、十四皇子胤禵正作为抚远大将军,在新疆、西藏一带和准噶尔部交战 。当时胤禵手握重兵,坐镇一方,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康熙在颁布遗诏的时候,难道没有考虑这一点,没有担心胤禵因为没有获得皇位,心生不满,提兵造反吗?
其实,关于雍正继位的情况,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之谜 。后世的专家学者,也对这个问题有过连篇累牍的分析 。有人认为,康熙在临终前,本来不是传位给雍正,但最后遗诏被雍正篡改了 。有人认为,康熙没来得及拟写传位遗诏,就突然去世了 。所谓的遗诏,是雍正后来伪造的,有人认为,康熙传位的人,就是雍正 。他经过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后,做出的这个选择 。
当然了,康熙究竟有没有传位给雍正,并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在这里想讨论的是,康熙在传位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胤禵手握重兵”这个因素?
如果康熙想传位的人,并不是雍正 。那么,他肯定就会传位给胤禵 。这样的话,实际上他就用不着担心“胤禵手握重兵”的问题了 。毕竟胤禵已经是皇帝了,难道他还会造自己的反不成?
如何康熙想传位的人是雍正,这就值得我们讨论了,康熙难道不担心胤禵会提兵造反吗?
文章插图
(康熙剧照)
我认为,假如当时康熙要传位的人是雍正,他其实也不用担心胤禵会造反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胤禵不会造反 。胤禵这个人,性格上是重情重义,又很爽直的 。正因为如此,他不会为了权力,做那些伤害家人,伤害朋友的事情 。毕竟胤禵虽然去出征了,但是他母亲德妃还在京城,他的朋友包括八阿哥等人都在京城,他的妻子儿女们也在京城 。如果他要提兵造反,必然会给这些人带来伤害 。一想到这一点,他做事必然有所顾及,因此也就不会轻易造反 。
所有要造反的人,其实本身必须是非常虚伪,经常伪装,同时也冷酷无情的 。比如安禄山,比如吴三桂 。他们在造反之前,都是极力表现出对皇帝忠心耿耿的样子 。同时,尽管他们的儿子还在京城里当人质,但是为了获得权力,为了实现皇帝梦,因此,他们不会顾及儿子的死活 。这是由他们的人性决定的 。
但是,胤禵不是那样的人,不是那样的性格 。同时,胤禵需要顾忌的东西,显然又比安禄山、吴三桂多得多 。因此,他不会走上造反之路 。
所谓“知子莫如父”,康熙当然是很清楚胤禵性格的,所以他很放心 。
文章插图
(年羹尧剧照)
二、造反没人支持 。如果想造反,我认为,胤禵不会获得大家的支持 。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 。当胤禵回京城,被囚禁起来以后,他不是获得了当时朝野的很大支持和同情吗?如果他当时造反,一定也能获得大家的支持 。
这话是不对的 。他被囚禁,获得大家同情,是一定的 。自古人们都同情弱者 。但是,如果他想造反,人们对他的看法就变了,他就站到了大家的对立面,不会获得那样的同情和支持了 。
再说了,清朝当时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军 。八旗军都是由八旗子弟组成的,这些八旗子弟们,他们和家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牵绊,他们怎么会加入到造反的队伍中呢?
这和安禄山、吴三桂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安禄山军队的家人并不在京城,吴三桂的兵,也主要是由西南人组成,因此他们没有牵绊 。
三、制约机制完善 。胤禵虽然被称为“抚远大将军”,但他在军队中的权力,其实是有限的 。当胤禵出征的时候,康熙还给青海蒙古王公及军队首领写过信,让他们重视胤禵 。康熙为什么会这样做,就是担心胤禵没威信,没权力,把军队指挥不动 。这也反过来说明,胤禵的权力实际上是并不大的 。
再说了,康熙当时还安排了年羹尧负责后勤保障及断后 。而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一向挺好 。如果胤禵真的想造反,那么,年羹尧一断粮,同时在青海一夫当关,胤禵就没辙了 。
也就是说,制约机制是很完善的,就算胤禵想造反,也没有办法 。
当然了,最重要一点,还是康熙认为,胤禵是顾全大局,不会造反的 。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继位之谜》)
推荐阅读
- 家长对孩子期望太高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 给闺蜜生日祝福语创意 闺蜜生日祝福语创意简短
- 祝女朋友儿童节快乐的句子 儿童节写给对象的话
- 儿童节给女朋友的文案 六一儿童节发朋友圈的文案
- 怎么给新生儿揉肚子呢
- 王者荣耀励志台词座右铭 这4句台词献给正在奋斗的你们
- 母亲节给妈妈祝福的话简短
- 给宝宝做牛肉串 宝宝牛肉串的做法
- 写给心累崩溃的自己 心累了发朋友圈的说说
-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