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

中药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正逐步走向世界 。由于60年代国际上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化学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世界很多学者开始重视天然药物的开发研究 。近年来,随着世界上“回归自然”热的兴起,研究、开发、利用天然药物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肯定的疗效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但随着中药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由干人们对中药应用特点认识的不足,以及使用不当或以中药某些成分提取物代替中药使用而产生了不良影响 。

1.杏仁在美国
1977年FDA宣布停止使用由碎杏仁制成的维生素B17制剂,因其主要成分苦杏仁苷水解可产生氰化物 。发明者认为该产品能选择性地在癌细胞中水解并破坏癌细胞,但FDA却认为该产品口服可能导致中毒和死亡 。
2.麻黄在美国
麻黄含生物碱0.3%~2.5%,主要为麻黄碱 。美国FDA曾批准麻黄碱及其盐类可做为OTC药,而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呼吸道过敏以及哮喘等 。
由于麻黄及其麻黄碱在使用中出现血压升高乃至中风、失眠、抑郁症、肝炎、转氨酶升高、腹泻、皮炎、乏力等副作用故引起美国有关部门对其安全性的关注 。1995年,在华盛顿进行了关于麻黄的专家听证会,提出了包括麻黄碱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过量服用的危害及推荐剂量等内容 。麻黄碱推荐剂量为总麻黄碱25mg/,麻黄碱20mg/次,每天最多服4次 。规定在没有专业医生的推荐下,不得连续服用超过7天,不应售给不足18岁的患者 。按麻黄中麻黄碱含量为2计算,折合成中药麻黄的量为0.125g/d 。中医临床上的中药麻黄的剂量可用至9g/d显然,中医临床麻黄的用量大大地高于上述在美国的推荐剂量,这也是一个需要科研证据进行说明的问题 。
3.黄连在新加坡
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东南亚诸国从13世纪开始已接受中医药中医药疗效已普遍得到民众青睐 。据新加坡中医师工会估计,新加坡中医门诊量占全部医疗门诊量的1/4 。黄连是中医处方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可应用于临床多种急慢性疾病 。然而从80年代中期开始新马政府明令禁止黄连的种植,禁止黄连及其制品的进口、贩卖及使用,甚至含小碱的中药如黄柏也属于被禁之列 。据新加坡药政部门披露,黄连类中药(含汤剂及成药)可引起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在发现一定数量病例报告后,经临床及药理毒理专家评议和国家药物专家委员会认定由国家颁布有关禁用黄连的法令 。该法令称:“小碱能使G6PD缺陷者的红细胞破坏,产生黄疸,使脑损伤;小檗碱给孕妇应用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给乳母应用,可通过乳汁进入乳儿体内” 。即为1978年新加坡卫生部颁发的《毒药法令》
《毒药法令》的重要依据是黄学文的论文“新加坡的脑核性黄疸”、该文报道,两组G6PD缺陷的婴儿:一组为102例,该组婴儿的母亲在产前曾用过多种中草药,结果该组婴儿出现严重黄疸的有22例;另一组为34例婴儿,其母亲在产前未服用过任何中草药结果该组婴儿出现严重黄痘的仅有2人 。两组经统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 。该文还对新加坡的188名不同种族足月正常生产的新生儿产后1周血胆红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华人血统新生儿的血胆红素值显著高于其他种族新生儿(P<0.05) 。香港学者杨执庸所报道的实验结果亦表明黄连有加重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 。然而台湾学者廖昌立等人实验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相左:无论正常新生儿和C6PD缺陷新生儿服用黄连或茵陈蒿汤并不能造成急性溶血性黄疸和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反而,可使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 。另外,一组中国学者的研究证明黄连和小檗碱对正常小鼠的G6PD酶活性无影响,对乙酰苯肼引起的溶血也无加强作用,而且它们对胎鼠无任何胚胎毒作用,也对孕鼠的血清胆红素无升高作用 。
根据上述黄连事件的原委及相关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有必要深入研究黄连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 。无论是反对还是肯定,均要提供充足的证据,否则就会对黄连的应用价值造成巨大的损害 。
【国外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4.小柴胡汤在日本
柴胡类制剂是日本应用最广的汉方制剂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被民众广泛采用,而以非处方药品方式供肝炎等许多疾患的防治使用 。1989年筑山邦规等人首次报道了例小柴胡汤引起的药源性肺炎之后据日本报道的资料在1990~1993年6月,仅3年半的时间又相继发现35例中药引起的药源性肺炎,其中28例为小柴胡汤所致 。此外尚有柴苓汤、柴朴汤所致药源性肺炎的报道 。小柴胡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具有如下特征:患者多为有肝脏疾患的中老年人,多发生在连续服药2-3个月之后,开始出现如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有间质性肺炎的弥漫性阴影、停药后好转,用激素治疗有效 。此外,小柴胡汤及其类方和干扰素(IFN)合并用药更易引进药源性肺炎的报道亦受到人们的重视 。
自1991年以来,日本厚生省药物局负责的“医药品副作用情报先后对小柴胡汤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汉方制剂柴朴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引起药源性肝损害、膀胱炎样症状等进行了报道,受到日本医学界和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制定了诸如发布汉方药副作用指定安全对策、修定汉方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汉方制剂的再评价等对策 。
5.减肥中药制剂在比利时
在比例时一家开业10年的中药减肥中心近2年来在接受中药减肥治疗的人群中出现肾衰病例 。有48例病情严重需做透析,其中有18例甚至做了肾移植手术,引起极大震动,许多权威新闻媒体都作了报道 。进一步调研发现,除前10年所用的中草药外新加的药味有防已和厚朴,从雨提出肾衰是否由防已和厚朴引起的疑问并进而分析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等因素 。因此为慎重起见,比利时暂时停止进口上述减肥中药 。
6.含蒽类泻药在德国
1996年6月,德国药物管理机构联邦药物和医疗用品研究所宣布限制含蒽类化合物泻剂的使用,并要求药厂从1997年2月起提供的这类药物的包装和包装内说明书,必须与治疗应用相适应 。这类泻药包括柯亚树属、山扁豆属(如番泻叶及果实鼠李属(如鼠李树皮)大黄属(如大黄根)和芦荟属等植物药的生药、制剂及提取物 。限制使用的原因是因为根据细胞培养、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有理由怀疑这类泻药可能有遗传毒性和致肿瘤作用 。此外,长期服用可致水盐代谢和肠功能素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