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期天没有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有没有规范的休息制度?
作为社会主体的农民,还有奴隶、工人这些就不用说什么休息制度了 。官员、军人、客卿比如掌柜这些人当然有法定假期 。
如《汉书》记载,吏五日得一休,言休息及洗沐也 。所以,秦汉时期都是五日一循环,官员差役军官每工作四天,休息一天,这些规定持续到隋唐时 。因过去人均是长发,隔几天就必须清洗,同时沐浴更换衣服 。
唐高宗时期改为旬休,就是每月上中下三旬初期各放假一日,作为沐休 。
此外,唐代规定春节、寒食节有七天假,每年合约50天法定假期 。家庭居住超过500里还有探亲假,剔除路途时间后每年20日 。
宋代法律要更宽松一些,全年法定假期有70多天,加旬休则每年近100日 。
明清法定假期减少,只春节、元宵、中元、上元、冬至五大节日有假期,合计全年大约20天而已,旬休依旧 。但官员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的不满,早朝外的中高级官员衙门点卯形同虚设(军营不同),几乎十一点才会到岗 。当然了,普通官员差役就得严格遵守 。
其他网友观点中国古代的休假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节假日休假;另一种是平时生活中的例行假日 。不同的朝代对这两种假期有不同规制 。
【在星期天没有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有没有规范的休息制度?】汉朝
汉代时,官方休假制度正式确立 。《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当时的官吏在五个工作日内,多住官舍之中,第六天“休沐日”才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妻儿,沐浴休息 。
汉代的五天一休,看起来与今天十分相似,但是为了保证公务的正常运转,汉代的“休沐”采用轮休的方式,即没有所谓固定的“星期六”来休息,根据不同官员的各自情况,错开休沐时间 。同时,汉代官员还可以通过“告宁”和“赐告”的方式获得皇帝批予的不定假期 。
唐朝
唐代,官方假期做出了三大重要调整:
一是特殊节假日开始增多,在原有基础上,中元、中秋、寒食等节日都有假期,皇帝、皇后的生辰、忌日也有假期,《唐会要》中载:“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干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休假”,文中所谓“是日”即玄宗李隆基生日,此风一开,后代唐皇纷纷仿效 。
二是在休假名目上也更加多样化,除原本的病假、事假、探亲假之外,唐代还新增了“旅游假”和“婚姻假” 。
三是唐代的例行休假,由汉代的五日一休调整为“旬休”,百官每十天中休假一天 。
宋朝
宋大体承唐制,但也有翻新,一年放假时间超过全年的三分之一 。
传统的正月初一、寒食、冬至、天庆、上元节各放七天假;
夏至、先天、中元、下元、降圣等节再放三天假;
立春、立夏、七夕、端午、中秋等节再休一天;
算下来全年公假日76天,加上“旬休”36天,就有112天 。
当时还有帝后薨逝的忌日假,大忌15天,小忌4天 。现在算来,宋代大概是最幸福的朝代了 。
元朝
元朝将“旬休”制度予以保留,但各类公共假日急剧减少,原来的七天休假一律被缩减到两天,或者只放一天假 。
盘算下来,全年公共假日加上旬休,只五十几天 。假期减少使得官员难以适应,元世祖最终将每月的三天休假延长为五天,而在这几天休假中,不得杀生 。
明朝
与元朝相比,明朝假期更加少得可怜 。
明朝将大部分的传统假期都取消,只有元旦、冬至、元宵三节休假,元宵放十天,元旦放五天,冬至放三天 。
虽然一算,公共假日好歹也长达18天,但可以发现,这些假期多集中在冬季,以往春夏秋冬都有假期的格局被完全打破 。
明朝的例行假日也由汉代的五日一休,唐代的十日一休,调整为一月一休 。
古籍描述明代官员的办公日常为:“每日侵晨于上画卯,至暮画酉”、“戴星而出,戴星而入” 。
清朝
清朝承袭明制,但有所调整 。
清朝将元旦、冬至、元宵三假时间集中,放在一起休 。假期开始于每年年末(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中间的某天),结束于次年正月(正月十九至二十二中间的某天),这段假期时间被称为“封印” 。
假期开始或结束的具体日期,由钦天监根据不同的年份,在十九日至二十二日间选择确定 。除了“封印”时期外,清朝没有在其他时段设置固定假期 。
声明:文章整理自网络,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
推荐阅读
- 喝葡萄酒不能吃什么呢
- 不能一起吃的食物有哪些呢
- 乌鸡汤的禁忌有哪些
- qq女生个性签名太在乎一个人 有些事自己心里明白就好
- 假如你正在坐高铁,你看到一个老人买的是站票,你会让座吗?
- 实蛋的家常做法 实蛋在家简单自制方法分享
- 花生草莓牛轧糖的做法 在家做水果牛轧糖的方法分享
- 为什么广发信用卡没有分期资格
- 大学学哪个小语种好 哪个有发展
- OPPO手机触摸设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