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乙己怎么考都考不中秀才?是因为科举制度有弊端吗?
读书科举是很难的 。
就算最低的秀才也不是谁都能中的明清时期,平均每两年有25000名秀才,算60年时间也不过75万秀才(实际估计只有50~60万左右秀才),而明清时期全国人口按2亿人计算的话,等于说:秀才是今天全国14亿人中混得比较好的前500万之一,这标准绝对应该是千万富豪(能拿出纯现金的)吧?
所以,自隋朝科举开创至1905年废黜,读书科举从来都是贵族世家的专利 。
明清秀才可不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就拿明清时期比较:学生5岁启蒙,全年休息不过5天,寒暑不论,刮风下雨也得去,然后开始认字,背四书五经,熟悉对仗诗词,学习本朝典章,最后才能学八股文 。
参加县中童生考试,再参加县府院三级11场考试通过才能中秀才 。
文章插图
想一想,学生全脱产不说,还得读书20年(明清秀才平均年龄25岁)才可能有收益 。这中间既不能给家庭产生效益,白养活20年,再支付生活费,拜师费,学杂费,交际费,交通住宿费和衣服这些开支,就是普通小地主家庭都很难支持几个孩子读书 。还不要说,中途还需成家结亲的这些费用 。
秀才都是地方头面人物:
文章插图
寒门(小地主)从来难出贵子 。
可别以为耕读传家是寒门 。
耕读世家可同样是有底蕴的贵族,有土地财产不说,几辈人积累下来的人脉与科举经验极其丰富,不是一般人家可比的 。
文章插图
【为什么孔乙己怎么考都考不中秀才?是因为科举制度有弊端吗?】明清时期读过书的人怎么也有四五百万,可能中秀才的大约只五六十万,大多都是中途辍学为生计奔波,有些童生坚持到白头还在努力考秀才 。而孔乙己这样的小户人家,考不中秀才绝对是大概率的事 。
其他网友观点肯定是平时不认真学习的结果 。
推荐阅读
- 黄花木耳汤怎么做
- 烤肉排怎么做才会多汁 如何制作烤肉排
- 角瓜羊肉汤的家常做法 角瓜羊肉汤怎么做
- 糯米饭怎么煮 糯米饭如何煮
- 口蘑蒸肉做法窍门 口蘑蒸肉怎么做好吃
- 咸淡奶油250克怎么做 咸淡奶油做法
- 怎么做卤猪头 卤猪头怎么做
- 魔芋粉蛋糕怎么做 魔芋粉蛋糕的做法
- 煎饼怎么做营养好吃 煎饼营养好吃的做法
- 怎么反驳:10元=100毛=10毛X10毛=1元X1元=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