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存在的地区行署都撤销了?

这是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的结果 , 原来是省 , 县 , 公社三级管理体制 , 但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 , 比如平原地区比较集中 , 比较便于管理 , 但边远山区就比较麻烦 , 比较分散 , 当时交通通讯落后 。所以 , 一些省就霸屏县划片管理 , 派出机构代表省政府管理 , 但它不是一级政府 , 这就是地区行署 。县政府也把公社划片集中管理 , 派出机构就是区公所 , 它同地区行署一样 , 也不是一级政府 。改革开放后 ,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又逐步进行了改革 , 撤销公社 , 恢复乡镇 , 进而撤区并乡 。撤销地区行署建市 。前今年开始就有一些声音呼吁 , 为了增强县级活力 , 省政府直接管理县 , 实行扁平化管理 , 避免市管县造成的被束缚和揩油 。个人觉得觉得四川省的乡镇太小太多 , 应该大刀阔斧撤并 , 可以把当年的区公所辖区改为乡镇 , 实行资源整合集中 , 形成规模效应 , 也实现了小政府大服务 。

其他网友观点

正因为一个省有了七八十或近百个县市 , 省辖县市有点管不过来 , 需要一个中间的管理机构 , 才选用了地区行署来管理过渡 , 地区行署只是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 或者说是省一级政府团队的区域分组(定位代办点) , 是省级政府组织的“区域管理分割”(或者说是省级管理团队“散装”) , 也可以说是区域管理工作组有了非临时的常态化 , 加之法院和检查院也是省一级的派遣 , 无法接受本地选举产生的人大政协机构监督 , 也就有了行署管理上的“空壳”化 。

【为什么过去存在的地区行署都撤销了?】

我国宪法精神早已经提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方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 地县市必然得有由当地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 , 归结点是人大常委 , 能参入到政府团队中来…但行署只是一个“指导性工作组” , 还没有组合人大常委的编制 。

正因为是派遣 , 行署一级的行政管理机构存在建制不全 , 没有人大常委会权力机关 , 也没有政治协商机构 , 行署或地委 , 与地方人大和政协 , 不能有效组合 , 对所属县市也就没有了具体有效管理 。

撤消地区行署设立地级市后 , 地级市建立了政府团队 , 过去的“工作组”换装成了常态化的“工作营”团队 , 本级政府团队也组合了人大政协及公检法司法机构 , 让区域管理由空壳变为了系统化的实体 。

改革开放之后 , 原来的农业社会有了城市化的发展选项 , 可原有的地级行署只是“指导性工作组” , 并不直接管理它所在的城市 , 导致了该城市还得另有一套行政机构 , 政府管理团队多少有了重复;直辖市就是等于置换了地区行署 , 让行署(团队)被纳入到直辖市团队中 , 也让行署所在的地级城市相应扩大了管理权限 , 直接管理各县 , 这也是地级政府团队的权力有了具体细化…

总之 , 之所以撤销地区行署 , 就是中国社会迎来了城市化的进程 , 为了落实城市化的有效管理 , 才会让虚化的地区行署置换成地级市 , 让城市化的“市建团队” , 更好地去完善城市管理上的具体分工!

其他网友观点

换了个名字而已 , 如今存在地级市比行署过之而无不及!

省县直辖 , 可减少行政腐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