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刘备被吕布打败投奔了曹操,随后两人联合消灭了吕布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备和曹操一起住在许都,同朝为官 。刘备整日里忙着种菜,向曹操显示自己没有大志 。可是,曹操依然对他说出了那句名言,天下英雄,唯我与使君耳 。被看破意图的刘备在许都度日如年,最终找机会逃出许都,随后在徐州袭杀车胄,走上了和曹操公开对抗的道路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按理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完全拥有了大义的名分 。他完全可以将政敌定为逆臣,剥夺他们的官职,号召天下势力去消灭他 。但是,我们如果看曹操的作为,就发现不论是对待刘备,还是对待袁绍以及其他势力,曹操从来没有采取过这种办法 。那么,曹操为什么没有采取这种手段呢?

其实,曹操没有采取这种强硬手段去对待自己的敌人,充分体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胸襟,也体现了曹操谋略和政治手腕 。曹操将汉献帝奉迎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大义的名分 。但是,曹操对这个大义名分的运用,是十分有分寸,有手腕的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曹操运用大义的名分,并不采取那种直接的,将对手打成死敌的办法,而是用这种名分去拉拢对手,分化瓦解对手的势力 。他对于对手,都是采取潜移默化的办法 。只要你承认汉献帝的名分,那就给曹操留下实施谋略的机会 。除非出现像袁术那样公开反叛的情况,曹操一般是不采取强硬手段的 。因为采取强硬手段,将对手变成死敌,反而会适得其反 。

在对待袁绍时,曹操就采取了这种手段 。本来曹操担任了大将军的职务,让袁绍担任太尉之职 。袁绍不愿意自己的职位在曹操之下,为了安抚袁绍,曹操将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自己担任司空的职位 。这样一来,就为曹操发展赢得了必要的时间 。袁绍的部下建议先打曹操,袁绍也没有采纳 。等到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之战兵戎相见的时候,曹操的实力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足以抗衡袁绍了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对于刘表,曹操更是把这个大义名分发挥到最大 。刘表对中原态度暧昧,举棋不定 。他的部下韩嵩劝刘表归降曹操,刘表拿不定主意,就派韩嵩去曹操那里观察虚实 。韩嵩走之前就向刘表声明,如果朝廷封自己官职的话,自己就无法再为刘表效力 。

果然,曹操以朝廷的名义,给韩嵩授予了官职 。韩嵩回到刘表那里,就力劝刘表投降,还建议刘表送儿子当人质 。这引起了刘表的大怒,险些杀了韩嵩 。就这样,曹操成功瓦解了刘表的内部,当曹操南下时,刘表的部下大多赞成投降曹操 。刘琮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在对待刘备和孙权的时候也是如此 。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中组成联军,给了曹操以沉重打击 。就即便是这样,曹操依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 。孙权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刘备表奏孙权为徐州牧的时候,曹操也没有阻拦 。而且,曹操还巧妙的利用孙权和刘备的矛盾,对孙权封周瑜为南郡太守也一样默认了 。这就给刘备和孙权之间打下一根楔子,等待时间来发酵 。

这样,曹操依靠汉献帝的大义名分,一直没有关闭对刘备、孙权的外交渠道 。刘备将曹操视为死敌,最终自封汉中王,在政治上迈出了错误的一步 。在这个时候,曹操才勃然大怒,要亲自讨伐刘备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而孙权则向曹操投降,曹操给予了孙权讨伐刘备的大义名分,解除了孙权败盟的心理负担 。最终,曹操等来了孙权袭击荆州,擒杀关羽的转机 。曹操破坏孙刘联盟的策略终于得以实现,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作为政治家的卓越水平 。他对于拥戴汉献帝的大义名分的运用,不是急功近利的去剥夺对方的官职,宣布对方是叛逆这样的方式 。这种方式除了将对手变成死敌没有什么好处 。曹操采取的是平淡迂回的手段,去获得最大的利益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曹操对于其他势力,采取的是只要你承认汉献帝的名分,就不关闭外交之门的方式 。而封官赐爵也是曹操拉拢其他势力的一种方式 。在曹操的政治运作下,其他势力不是投靠曹操,就是按照曹操的意图而听之摆布,甚至有的势力会因为曹操的分化瓦解而不战而降 。可以说,曹操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使用到了极致,为他的事业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

其他网友观点

公元196年,曹操到洛阳成功迎接从长安东归的汉献帝到许都,之后,曹操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在投靠曹操期间,曹操曾经分三次给刘备上表过三个官职,分别是镇东将军、豫州牧、左将军,一个爵位是宜城亭侯,这三个官职和一个爵位,刘备一直在用,即使刘备背叛了曹操,仍然对外自称左将军、豫州以及宜城亭侯,直到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才将左将军的官职印信交还给汉朝廷 。

汉献帝不是被曹操控制的吗?刘备背叛曹操不就是背叛朝廷了吗?为何曹操不免掉刘备的官职和爵位?为何刘备还能一直用曹操给他上表的官职和爵位?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曹操与刘备

汉献帝确实是被曹操控制的,但曹操控制汉献帝的手段其实与我们想像的有些不同,曹操实际上是软控制,表面上仍然是把汉献帝当成皇帝,毕恭毕敬地侍候皇帝,但所有的军国大事却都是曹操拿主意的,比如曹操上表皇帝封刘备为镇东将军、豫州牧、左将军时,曹操的上表只不过就是一个程序而已,做决定的人仍然是曹操 。

虽然当时大汉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但在名义方面,仍然是当时唯一合法的朝廷,由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地方势力相互争夺地盘,混战不断,但是以汉献帝为首的朝廷分封出去的官职仍然有法定意义,比如董卓控制汉献帝时,曾封刘表为荆州牧,刘表一个人就带着朝廷的任命书到荆州走马上任了,这就是朝廷的权威性,地方上的士族豪强还是承认朝廷的任命书的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曹操挟天子

但是,朝廷任命的所有官职并不全是有实际意义的,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后,任命的官职和爵位大多成了象征意义,比如曹操上表袁绍为大将军,大将军可是东汉最高军事官职,实际上袁绍这个大将军没有啥实际意义,他也不可能凭这个大将军官职从朝廷要到任何好处,说白了,这就是个名义象征 。

与此类似的,还是投降曹操的张鲁,张鲁原本是一直割据汉中的军阀,在投降曹操后,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食邑万户,这可能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最早的一个万户侯了,但是张鲁并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之后便逐渐消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很有可能被曹操委任了一个虚职,安渡晚年了 。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刘备身上,刘备受陶谦邀请到徐州协助陶谦抵御曹操,陶谦不久后病逝,临死前陶谦推荐刘备为徐州牧,后来刘备在在当地人陈登、糜竺的拥立下成为徐州的领导人,也就是徐州牧,同年,曹操为了拉拢刘备,特意上表皇帝,封刘备为镇东将军,镇东将军在三国时期是位居二品的四镇将军之一,算得上是东汉高级军事官职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曹操与刘备

但是曹操除了封刘备为镇东将军之外,任何实际权力也没有给,刘备仍然领他的徐州牧,虽然这个徐州牧没有经过朝廷的正式任命,而之所以刘备在之后的时间里没有自称为徐州牧,根本原因就是朝廷没有任命书给刘备,徐州牧不具备法律效力,所以刘备对外自称时不用 。

刘备对外自称时,一般是自称豫州牧与左将军,豫州牧是曹操上表朝廷给刘备封的第二个官职,当时刘备的徐州已经被吕布夺走了,刘备还投靠了吕布,被吕布安排在小沛,之后吕布再次打败了刘备,刘备投靠了曹操,曹操就封刘备为豫州牧 。

虽然是豫州牧,刘备可没有任何权力,连刘备的人都不在豫州,刘备当时还在徐州活动,与吕布多次作战,这时的豫州牧就是曹操封的虚职,当时的汉献帝所在许都都归属豫州,可刘备有啥权力,不就是叫得好听嘛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刘备

曹操联合刘备打败吕布后,刘备跟随曹操来到许都,这一次曹操上表朝廷封刘备为左将军,左将军是四方将军之一,与四镇将军相比地位稍高,但是仍然没有实权,刘备本人还得依靠曹操呢,后来发生了衣带诏事件,刘备就借口攻打袁术带着曹操给的人马背叛了曹操,并且夺取了徐州 。

刘备背叛曹操,显然让曹操很生气,之后曹操亲征徐州刘备,打败了刘备,俘虏了关羽,刘备向北逃去投靠袁绍了,为何曹操不上表朝廷免了刘备的官职:左将军与豫州牧呢?

因为没有必要 。

免不免刘备的官职,其实无论对刘备,还是对曹操来说,没有任何实际影响,原因有三:

1、大汉朝廷本来就名存实亡,实际权力被曹操牢牢控制在手中,分封出去的官职都是空头支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曹操本来就是重实际的人,刘备的左将军和豫州牧,既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取消了也没用,多此一举,曹操从来不做没意义的事,于是就没有取消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曹操

2、左将军是军事官职,豫州牧是政治官职,豫州当时是曹操的政治中心,汉献帝所在的小朝廷就在那里,连汉献帝这个皇帝曹操都没有免掉,为何会免去刘备那个微不足道的豫州牧呢?曹操当时在政治上,需要汉献帝这样一个名义的存在,同时汉献帝的周围还要围绕一批名义上的官员,因此有一批毫无实权的官员跟着汉献帝在许都办公,背后的维护者就是曹操 。

曹操连东汉朝廷这样大一个毫无实权的政治体都能容忍下来,又怎么会容不下刘备这个小小的豫州牧呢?曹操也想让刘备这个虚职的豫州牧给自己在政治上拉拢人才呢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刘备称帝

3、曹操故意保留刘备的东汉朝廷官职,可以以皇帝名义时不时地出来恶心一下刘备,因为刘备是汉官,汉官得听从汉献帝的命令,汉献帝又控制在曹操手上,如果曹操以皇帝名义发布一道不利于刘备的诏令,刘备当然不会听,但曹操可以因此在政治上占据制高点,在名义上打击刘备,如果刘备不是汉官,那么曹操就不能这么做 。

刘备当然也对这个东汉朝廷任命的官职相当看重,在介绍自己的身份时,都是自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 。刘备之所以这么称呼,因为他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为自己打天下,这在政治上有一些好处,就算曹操取消了刘备的官职,刘备照样也这么称呼,曹操能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曹操免不免刘备的官职,都没啥意义,还不如这样得过且过呢 。

其他网友观点

没罢免?怎么可能!曹刘反目之后,刘备就是“反贼”,曹操当然把刘备的官职都罢免了,只不过刘备自己继续用着而已 。证据就是刘备的官职早就另有其人了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刘备跟曹操有过节,也有过蜜月期 。当年曹操征讨徐州陶谦,陶谦向公孙瓒麾下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援 。当时刘备也投身公孙瓒麾下,与田楷正在一处,所以二人一同带兵前往 。但是由于曹操被吕布偷袭了大本营,所以很快退兵了,这一仗没打起来 。刘备从此投身陶谦帐下,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驻军小沛,并在陶谦去世后接掌徐州牧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按理说,刘备支援陶谦,跟曹操应该是结了梁子 。但是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当时曹操面临袁术的威胁,所以拉拢刘备,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刘备的爵位就是这么来的) 。之后刘备在与袁术交战时被吕布偷袭,丢了徐州,只能在吕布之下屈居小沛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曹操伸出援手,表刘备为豫州牧,并支援兵马粮草,最终一起击败了吕布 。

得胜之后,曹操与刘备一同回到许昌,汉献帝封刘备为左将军 。从此,刘备的头衔就是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 。不过,刘备应该在担任左将军的时候,已经卸任豫州牧了 。毕竟身在京师,没有理由再兼任地方官 。这个问题稍后会再做解释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在许昌,刘备参与了董承衣带诏事件,逃出许昌,回到徐州,杀掉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 。这个时候,刘备有两个选择,一是自立为徐州牧,二是继续以豫州牧行事 。刘备选择了后者,因为豫州牧虽是曹操表奏,但毕竟是获得汉献帝认可的,比自立的徐州牧有分量 。但是无论如何,这好日子都没过太久,衣带诏事发后,曹操杀董承等人,并出兵徐州,刘备惨败,妻儿和关羽都被俘虏,刘备自己带着残兵败将逃走 。这时候曹刘正式反目 。那按照常理,曹操表奏刘备的左将军、豫州牧官职还有宜城亭侯的爵位应该罢免掉 。可是我们可以看见,刘备依然用这三个头衔在各处行走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了荆州,自立为荆州牧,后来受刘璋所托入蜀对抗张鲁,刘璋表奏刘备行(代理)大司马、领(兼)司隶校尉,等刘备与刘璋反目,夺下益州,他又自立为益州牧,这时候刘备的头衔就变成了“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 。这句话出现在汉中之战后群臣劝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文书中 。

你看这个头衔,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 。左将军、宜城亭侯是汉献帝封的,豫州牧是曾经做的,现在早已经离开了,荆州牧、益州牧是抢下地盘自立的,司隶校尉是刘璋“恭维”的 。司隶校尉、荆州牧、益州牧暂且不提,曹操给的那三个头衔还在,真的说明曹操没有罢免他吗?当然不,这只能说明刘备不放弃这三个头衔!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刘备什么时候正式不要这些头衔了呢?就是在他进位汉中王之后 。他在称王后向汉献帝上表,其中提到“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就是说,归还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这两个官职爵位我不需要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刘备已经是汉中王、大司马,虽然都是自立的,但大司马是全国最高官职,都在大将军之上,远高于左将军 。而汉中王是王爵,更是远高于宜城亭侯这个小小的亭侯,所以可以卸任了 。

为什么没提到豫州牧的印绶呢?因为他没有啊 。这就是我说的,刘备入许昌后,已经不在豫州,理所当然应该把豫州牧印绶归还 。只不过后来他叛逃,这个地方官的身份还挺好用的 才一直宣称自己仍然是豫州牧 。

刘备这三个头衔,宜城亭侯属于爵位,不常置,所以我们不能找到刘备叛逃许昌之后曹操有没有任命新的宜城亭侯 。但是豫州牧和左将军显然都有了接替者 。

刘备196年被曹操表为豫州牧,198年入许昌获封左将军、宜城亭侯,200年衣带诏事发,直到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为止 。由于汉末三国的史料并不十分全,我们不能找到全部的官员名单,但是曹操在219年之前早就任命了新的豫州长官和左将军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王思,游戏配图)

豫州牧的问题,根据史料,曹操任命了一个叫王思的官员为豫州刺史 。王思这个人名气不是很大,在《三国志·梁习传》中提到“建安十二年……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 。也就是说王思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担任了豫州刺史 。

有人可能会说,刘备是豫州牧,王思是豫州刺史,不是一个官职 。此言差矣 。州牧和州刺史同为一州最高长官 。东汉末年州牧和州刺史都有,但在一州只会有其中之一,区别就在于州牧权力更大 。所以往往一个军阀自己做的都是州牧,而授予麾下官员的都是刺史 。比如曹操是兖州牧、刘备是豫州、荆州、益州牧,刘表是荆州牧,而之前提到公孙瓒麾下的田楷是青州刺史,曹操麾下的车胄是徐州刺史,因为他们没有自主权 。但是总而言之,豫州牧和豫州刺史不会同时出现,有王思为豫州刺史证明曹操已经罢免了刘备的豫州牧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

文章插图

再说左将军,就更明显了,因为有了左将军公孙康 。公孙康是辽东军阀公孙度之子,在父亲死后继为辽东太守 。同样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击破袁绍之子袁尚与乌桓的联军,辽东单于速仆丸和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 。袁家兄弟本想杀公孙康占据辽东,却被公孙先下手为强,斩杀二人,将首级送到许昌 。曹操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

【刘备叛逃之后,为何曹操没有借天子名义罢免他左将军豫州牧等官职?】所以,至少自207年开始,曹操这边承认的是豫州刺史王思、左将军公孙康,而非豫州牧、左将军刘备 。这说明在207年之前,刘备的官职就被罢免了 。

    推荐阅读